用户名:     密码:     []   [] August 8, 2025  
          共5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后一页     最后一页
richard
2005-02-18 19:21:42
蓝色星球
richard61@sina.com
主题:2005帕劳潜水游记
内容:
(一)启程
`终于盼到了大年三十儿!我们一行六人告别寒冷的北京,踏上了又一次海岛之旅,目的地:Republic of Palau。
因为转机要在马尼拉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匆匆打的赶往机场,一路上饱览了菲国的标志物——五花八门儿的Jeepney (由美军军用吉普演变而来的廉价大众交通工具,有兴趣者可浏览http://www.film.queensu.ca/CJ3B/World/Philippines.html)。
我们是从马尼拉搭乘大陆航空的班机飞往帕劳的首都科洛。由于大陆航空是一家美国航空公司,与其他航空公司相比,安全检查异常严格,先后共有四道检查关卡,所有行李都被查个底儿掉,耗时一个半小时,可见如今美国人活的有多累。

(二)地形 + 珊瑚 + 洋流 = 最佳潜水地
有人曾经对照着图册细数了一下帕劳究竟有多少种鱼:1387种,Oh, my goodness!
2004年,日本著名潜水杂志《Marine Diving》举办过一次“最受读者推崇的世界潜水地”评选活动,帕劳以微弱的得票差距名列第二,仅次于马尔代夫。
与我们所熟悉的“大陆架岛” 不同,帕劳属于“大洋岛”— 在蔚蓝色的大洋之中突然冒出来一个个的蘑菇状岩石小岛,上面覆盖着浓密、碧绿的原始热带植被,岛的周围是一圈礁盘,向外延展几十至上百米,然后是笔直的峭壁,切入500-600米深的大洋底部。在峭壁上有大量软珊瑚及岩洞。海流从海洋深处不断带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各种浅水鱼和深海鱼提供着源源不绝的美味佳肴,小鱼招来大鱼,大鱼招来深海的猎食者,深海的猎食者又招来位于海洋食物链最顶端的潜水人。的这种得天独厚的海洋环境造就了帕劳这个世界顶级的潜水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潜水发烧友前来朝圣。据说来帕劳的游客中日本人约占一半,台湾人约占40%,剩下的10%左右来自其他国家。不过台湾游客中潜水人的比例并不是很高,而日本人则绝大多数是为专潜水而来。

掺杂在不同肤色的人流中,我们走下科洛国际机场唯一的廊桥,外面满目热带风光 — 海岛、椰树、沙滩,仿佛置身天堂(我想象中的天堂就是这样的)。

图1)科洛国际机场


图2)机场唯一的廊桥

来机场迎接我们的是位叫“石头”的大哥,他出身台湾,退休后定居帕劳,开了一家旅游/潜水服务公司,一边赚钱一边玩儿,生活优哉游哉。从机场到我们住的Malakal Central Hotel只要15分钟车程。

图3)Malakal Central Hotel

一路上石头大哥边开车边热情地为我们介绍这里的风土人情。此次我们同行的六人之中只有我一个人潜水,为了照顾大家的情绪,我一肚子关于帕劳潜水的问题都一直憋着没敢问。到酒店办好入住手续后、我便迫不急待地“抛弃”了那些不潜水的朋友们,直奔潜水店“Sam’s Tour”。

图4)潜水店的招牌

因为早已通过互联网与潜水店联系好了,轻车熟路,一下子就找到了那里,那感觉一点儿不亚于当年身陷白区的地下党员突然找到了组织……。接头人Kevin是位在当地居住了很久的美国潜水教练,以前曾经当过船长,但他更以水下摄影、摄像而闻名帕劳,许多当地旅游纪念品商店里都出售以他的摄影作品制成的明信片、招贴画等。他的作品还被多次刊登在世界各种著名潜水杂志上。

图4)Kevin教练和他的Dive Shop

(三)潜水不冒泡儿?
不知是受了谁的恶劣影响,最近每次出去潜水之前都要设定几个“目标”,这此也不例外。目标之一是学习使用“循环呼吸器”。根据Kevin教练的意见,我选择了PADI潜水组织推荐的在国际潜水市场上目前比较成熟的Dolphine Rebreather系统,由德国Drager公司制造,据说现在这个牌子的循环呼吸器在东南亚许多潜水店里能租到。课程为2至3天,除理论课外,水下培训共4次,学费为495美元(含装备、富氧气瓶、备用气瓶、船费、午餐、酒店接送、及考试/发证费)。

图5)德国Drager公司生产的Dolphine Rebreather系统

就像遇到的久违的老友,Kevin教练为我热情、详细地介绍了潜水店的各种服务项目、设施、课程概要、最重要的是帕劳各主要潜点的情况,使我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天一早,Kevin便按照约定开车来酒店接我,开始了紧张的培训。由于循环呼吸器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富氧潜水,在PADI Nitrox Diver课程中已经学过,所以并没觉得理论课程太枯燥。随后进入的实际操作是自己动手组装、拆卸装备,感觉更有意思,德国人在机械制造方面的功力实在太深了。Dolphine Rebreather的主要原理是将我们呼出的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导入一个碱石灰(Soda Lime)过滤器,将二氧化碳中和之后,加上补充进来的富氧便可以循环使用。由于补充富氧的流量是按照32%、40%、50%和60%这4档含氧百分比而预先设定好的,出气量固定,因此还是会有少量用不完的气体被强行排出,所以是半封闭式。
Rebreather的好处不少,归纳起来主要是(几乎)无气泡/无噪音(据说这样可以更接近水下生物)、吸入的气体湿润/安全、无减压潜水时间较长、重量轻(整套装备背在身上要比普通的BC+气瓶组合还轻)等等。
第一天的两次水下训练是在潜水店码头前面的海湾中进行,主要是为了掌握呼吸方法,因为循环呼吸器的出气量是固定的,所以呼吸要浅,尽量避免突然的深呼吸。另外,水下的浮力控制与传统的水肺装备正相反:吸气下沉、吐气则上升。两潜之后基本上已经找到了感觉,我便与Kevin教练商量将第二天的水下训练地点改为随船出海,通过实际潜水来进一步掌握。Kevin欣然同意(我觉得我的建议其实正中他下怀,他也正想出去玩儿呢),然后又恶作剧似地提出了一个条件:明天出海回来之后马上考试(笔试)。
我满口答应,结果在酒店房间里啃了一晚上教科书。果不其然,第二天早晨我赶到码头时,只见Kevin教练怀里抱着他那心爱的水下摄像机正冲我乐呢。
潜水快艇划破蔚蓝、平静的海面,载着我们直奔潜点。第一潜安排在Ulong Channel,第二潜安排在Sias Tunnel,都是很不错的潜点。
下午回到潜水店,一鼓作气答完了所有考题。考试结果:100分满分。
作为对好学生的奖励(物质刺激?)Kevin教练说:“你以后几天在这里潜水,可以免费使用这套Dolphine循环呼吸器。”哇,乐死我也!

(未完待续)
richard
2005-02-18 19:25:42
蓝色星球
richard61@sina.com
跟贴:
图4)Kevin教练和他的Dive Shop


图5)德国Drager公司生产的Dolphine Rebreather系统
xulili
2005-02-18 20:21:25
跟贴:看起来都很心情愉悦呀!真不错。。。好向往。。。呵呵
偷偷问一句,玩儿潜水的女孩子多吗?
richard
2005-02-18 22:16:11
蓝色星球
richard61@sina.com
跟贴:偷偷答一句,据我个人测算,玩儿潜水的女孩子在数量上跟玩儿潜水的男孩子之比应该是1:2左右吧。
yuko
2005-02-18 22:22:39
跟贴:嘿嘿。。俺就是刚从菲律宾潜水归来的女生。。去年红海之行潜水员男女比例是2:8,到了马尔代夫变成3:7。。今年再访红海相信还会增加!
KEVIN
2005-02-18 22:32:39
Beijing
lxwoo@sina.com
跟贴:yuko:
去菲律宾了! 状况如何?
cc10
2005-02-18 22:56:23
cc610@163.com
跟贴:羡慕的我口水都要留出来了,唯一的安慰是今天猫老给我发出了确认,定金交了,应该有机会一起去红海了,:)
richard
2005-02-18 22:58:50
蓝色星球
richard61@sina.com
跟贴:Yuko:
潜水的女生要真有那么多就好了!
应该是“男女比例是8:2,.......7:3。”才对吧?
richard
2005-02-18 23:06:36
蓝色星球
richard61@sina.com
跟贴:cc10:
过完年回到博鳌了?我的几个朋友让我转告他们的谢意,他们非常喜欢金海岸。
先把口水咽回去,别太激动,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只是我还没写出来)。
猫老现在天天把你当成正面典型,催促我们早日交款呢。
richard
2005-02-19 19:33:41
蓝色星球
richard61@sina.com
跟贴:(四)诱人的蓝色
结束了两天循环呼吸器的课程,我便着手实现此次来帕劳的第二个目标:探访蓝角(Blue Corner)和蓝洞(Blue Holes)。到帕劳潜水不去蓝角和蓝洞看看恐怕就像来中国不登长城走走是一样的道理吧?因为那是帕劳最著名的潜点之一。
2月13日,晴间少云。
由于Sam’s Tours的客人很多,每天出海的潜水船就有好几艘。象我这样的散客每天会根据各条船上的空位情况被编排进不同的小组里,随船出海。

整装待发

早上8点半,我们几个潜水员准时在码头集合。今天的船是“Simon”号,因为船长的名字就叫Simon。而我们的导潜是位身材高大、金发碧眼的瑞士小帅哥(害得同行的两位南非女潜友快要流鼻血了)。我们各自将装备装上船,核实了气瓶的含氧量(因为用的是富氧)。这时,导潜向大家宣布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蓝角和蓝洞。

小快艇在两部YAMAHA150发动机的强力推进下载着我们快速驶向大海。如果住在帕劳本岛(岩石岛Rock Island)的话,每天都必须乘坐这样的快艇走40至50分钟才能到达南面各主要潜点。尽管费些时间,但对于我这样常年身陷大都市钢筋混凝土森林里的人来说,能坐快艇在海上兜兜风,完全可以算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了。

快艇开了约40分钟便到达目标水域,却只见这里船只云集,密密麻麻的,估摸着有近20艘左右。导潜把他那满头金发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无奈地说:
“这……么多人下去潜水,你们可就甭想看鱼了,光看人就够了!”
征求了我们几位的意见后,导潜决定趁大家还未把水搅混,先去潜蓝洞。实际上,蓝洞与蓝角相距并不太远,根据今天海流的方向,我们潜完蓝洞后可以顺流游到蓝角附近,一举两得。船长也很赞同导潜的建议,于是调转船头,直奔蓝洞。

不用导潜介绍,我们便可以远远地分辨出清澈的水面下4、5米处的几个黑洞,这些便是蓝洞的“天窗”。
“我们就从这里下去,完后从峭壁侧面的洞口出来。”导潜指着其中最大的一个“天窗”说道。
随着潜友们一个个“OK”、“下潜”的手势,我放掉了BC中的空气,打开摄像机的电源,与大家一同顺着“天窗”沉入洞中,当时那场景,就仿佛是天兵从天而降,我至今仍然觉得那是一场梦——蓝色的梦。

天兵天“降”

随着徐徐的下潜,周围变得越来越暗,越来越宁静,不一会便看到了洞底。我调整好浮力,开始抬头打量四周。只见洞内十分宽敞,洞壁是坚硬的岩石,从头顶上的天窗射进来一股天光,照得洞中泛出诱人的蓝色。我无意中看了看身边其他几位潜友,个儿个儿都是同样的姿势:呆呆地抬着头向上仰望。这场景虽然我已经从水下摄影大师们的作品中见过多少遍了,可如今真不敢相信自己已经身临其境。

诱人的蓝色

天呢,自然界的造化真是太神奇、太美妙了!这蓝色能让我感觉到和谐和安宁,能让我忘掉一切,能让我感到灵魂已经悄然飘出了体外。在永恒的大自然面前,人类社会中的名誉、地位、金钱、欲望、贪婪、狡诈、……一切都显得那么可笑,那么不值一提。


“?、?、……”导潜的铃声把我从遐想中拉回,时间已到,该撤了。
哎哟,坏了!我突然意识到还没拍照呢。赶忙端起相机匆匆留下了这让人如醉如痴的美景。
我们随着导潜从峭壁侧面的洞口游出来,然后贴着峭壁向前游去。我脑子里仍然回放着刚才在蓝洞中看到的那一幕幕……。

水流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顺,游了大约20分钟左右,我们便“遭遇”到了几组潜水者,从他们五颜六色的潜水服来判断,应该是日本人。导潜示意已经到达蓝角附近了,我们瞪大了眼睛在开始在蓝色的海水中搜寻。可是看来看去,除了一群一群的潜水者之外,没有见到传说中的大鱼群,倒是有几条白鳍礁鲨和孤零零的鲔鱼在远处盘旋。
返回的路上,小帅哥导潜一个劲儿地给大家赔不是,说可能是因为潜水的人太多,把鱼群都吓跑了,他很抱歉没能让大家看到Blue Corner的本来面目。

其实,我们心里根本谁也没有怪他。
这就是大自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况且,经过了在蓝洞中灵魂的净化,谁还会在意这小小的得失呢?

(未完待续)
more-or-less
2005-02-19 21:09:02
沙姆沙伊赫
jan-yin@263.net
跟贴:下蓝洞还能净化心灵?那我也要去!热切期待“未完待续”部分。
          共5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后一页     最后一页
潜水论坛  >>   []

最佳浏览: 1024x768像素 IE5.0+

网站设计: 黄晨辉 陈漪
题图摄影: 独鹂 杨波 陈漪
    北京潜水人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2000-2006 China Beijing Div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