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August 8, 2025  
第一页     前一页     共2 页   第2页  (10条跟贴/页)       
springbird
2003-09-01 23:51:39
中国北京
chene_e@hotmail.com
跟贴:蛇游大海 Serpents of the Sea

  蛇,在一亿多年的时光里,它们蜿蜒爬行在地球表面。但随后,它们占领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环境,那就是海洋。在漫长的演变历史中,这种入侵仿佛发生在转瞬之间。今天,栖息在热带海域的海蛇已经达到了五十多种。它们拥有生物界最为致命的毒液,令游泳爱好者和潜水员深感恐惧。但关于海蛇,仍有许多难解的谜团,究竟是什么让它们放弃了陆地?为寻找答案,研究人员来到世界上海蛇最集中的一个区域,希望揭示这些冷血入侵者的神秘生活。

    ??蛇游大海

  海蛇似乎是一夜之间出现的,它们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谜。多数人认为,它们大约是在五百万年前由陆地上的蛇类演变而来的。在已知的海蛇当中有许多生性胆小,行踪诡秘,比如,蓝灰扁尾蛇(Laticauda colubrine)。扁尾蛇的栖息范围从亚洲沿海一直延伸到太平洋,其中在斐济(Fiji)附近海域最为常见。
  散落海面的一片岛屿中,玛布阿劳是一座无人居住的小珊瑚岛。温暖的浅水为海洋掠食动物提供了一片大展身手的天地。尽管已经离开了陆地家园,但扁尾蛇身上仍保留了一些早期的特性。它们依靠呼吸空气维持生存,但只需几次呼吸,就足以让它们在海底的珊瑚缝隙中穿梭三十到四十分钟。对大多数鱼类来说,扁尾蛇是没有危险的,它们感兴趣的,唯有鳗鱼。在靠近水面的地方,它们很容易遭到海雕的攻击,为保护自己,扁尾蛇采取特殊的伪装手段,它们皮肤上的条纹可以造成一种错觉,这样一来,它们看上去就像是在朝相反的方向游动,在敌人正感迷惑之际,扁尾蛇便可以乘机脱身了。除了呼吸空气,扁尾蛇还保留了其他的陆地生活传统。捕猎结束后,它们必须回到陆地上去。玛布阿劳岛的嶙峋珊瑚是扁尾蛇在归途中遇上的第一道障碍,这些珊瑚不仅锋利,在岛屿周围的大部分区域还形成了垂直突出的表面,不过身为游泳健将的扁尾蛇也是相当出色的攀登高手。
  这是一场性命攸关的战斗,只有在海滩上,这些冷血动物才能得到足够的热量以消化体内积存的食物。旅途中它们不得不面对更多的掠食动物。许多海蛇都会因此而感到筋疲力尽。箅虱在蛇的鳞片下面安了家,即便到了水里,它们也不会离开,但是和寄居蟹长大以后需要更换新壳一样,每隔四到六个星期,扁尾蛇就要蜕一次皮,而那些寄生虫也将随之被甩掉。虽然路途艰辛,但海蛇这么做不只是为了获取热量,它们还有一项需求只能在陆地上得以满足??这是它们产卵的地方。一如它们的父母,这些蛇卵也需要呼吸。与陆地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使扁尾蛇消耗了大量的体力。目前,世上只有五种这样的水陆两栖蛇类。在进军海洋方面,他们的近亲真正的海蛇更加成功,家族也更为庞大。
  关于这一进化过程,人类尚未完全了解。这一切的开端发生在澳洲大陆,很久以前,海蛇在干旱的澳洲北部开始了进化,这就是它们的祖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干燥的灌木和荒凉的沙漠。爬行动物天生能够适应如此恶劣的环境,充足的阳光可以为它们的身体提供足够的热量,而防水的皮肤可以阻止体内珍贵的水份蒸发。但是,促进澳洲爬行动物迅速繁衍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热带气候非常适合卵的孵化。一旦温度下降,蟒蛇就会用身体把一窝卵围起来,甚至全身颤抖着,使卵在孵化过程中保持恒定的温度。经过两个半月的精心呵护,小蛇终于破壳而出,从这时起,小家伙们就无法再得到父母的关照了。
  两千万年前,毒蛇开始在此地出现,泰攀蛇(Oxyuranus microlepidotus)的毒性在全世界位居第二,一条成蛇一次释放出的毒液,就能杀死二十个人。即使是出生不久的小泰攀蛇,也有着致命的毒性。从来到世上那一刻起,他们就配备了杀戮的武器,如此猛烈的毒液,最初或许是为了对付那些缓慢的爬行动物及有袋目动物,当时它们的身影遍及澳洲各处。对于泰攀蛇,猎杀蔗鼠(?)这样的哺乳动物更是不在话下。神经毒素很快使蔗鼠停止了挣扎,它没有任何逃生的机会。尽管蛇可以卸下双颌吞进比自己的头还要大的猎物,但是,对这条年轻的泰攀蛇来说,蔗鼠实在是太大了一点。凭借着敏锐的嗅觉,它发现了更适合自己的猎物。除了神经毒素,泰攀蛇的毒液里,还含有可以支解肌肉组织的酶,因此,在它吞进食物之前,消化过程就已经开始了。
  虽然目前还没有化石证据表明毒蛇是如何离开陆地的,但从它们的身上,仍可以看出一些为了适应环境而做出的改变。
  这是澳大利亚北部沿海的一片沼泽,这里有丰富的食物资源,但所有的陆地入侵者都无可避免地面临着危险。食蟹蛇专门捕食螃蟹,从陆地上带来的毒液是它们对付这些猎物的首要武器,至于如何把毒液注入全副武装的螃蟹体内,只是一个小问题。蟹螯上的柔软关节是最理想的目标,一只螃蟹被制服,食蟹蛇就会咬穿它的坚硬外壳,注入更多的毒液。然而,蛇,也有中毒的危险,在它吞噬螃蟹的过程中,海水中的盐分会在它的身体组织里不断积累,为防止中毒,这些生活在浅水区域的海蛇改进了唾腺,以便把多余的盐分吐出去。
  真正的海蛇还有一项适应性变化,并且是在它们离开陆地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的。据估计,促成这次进化的原因,是全球气温下降导致蛇卵的孵化更加困难。这时,有一部分蛇,包括栖息在澳大利亚较寒冷地区的伊澳蛇(Pseudechis),开始采取一种新的繁殖方式??胎生。胎生能使母蛇帮助在腹中成长的胎儿保持体温,直到孩子降生。来到世上的小蛇有的游到了淡水区,有的游到了沿海的浅水区,还有的,直接游向了大海。离开陆地之后,这些海蛇再也没有回来。
  在澳大利亚的热带海域,他们日渐繁衍、分化,分散到了从亚洲至美洲的广大地区。在分布区域的中心,有一个地方集中了种类最多的海蛇。从达尔文市(Darwin)西行八百公里,便是阿什莫尔礁群(Ashmore Reef)。来到偏远的阿什莫尔,不仅可以深入海蛇的栖息地,还能实际了解它们的进化过程。
  米克和他的助手斯科特怀平必须找到一片适合开展研究的水域。最好是一个面积不大,但海蛇种类集中的地方,为此他们使用了专业的水下调查设备。海草在海底沉淀物的滋润下茂密成长,吸引了大量的鱼类以及尾随而来的掠食动物,突出的珊瑚礁点缀在水中,如同一幢幢公寓大楼给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生场所,珊瑚礁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
  蛇的踪影随处可见,在这片礁石上至少生活着17种海蛇,阿什莫尔的确称得上是“世界海蛇之都”。对于这片水域的丰饶,渔民们很早以前就知道,其他人却很少听说过。米克已经是第三次来这里了,“世上只有极少数地方能够像这样,让你能和各种各样的海蛇一同潜水,而且每一种蛇的数量都相当惊人。对任何一位科学工作者来说,这都是一个奇异的地方。”第一天临近结束时,米克选中了一片研究水域,并将从这里展开下一阶段的调查。要想确定海蛇的活动范围,米克和斯科特必须设法辨认他们。首先,他们得抓住海蛇,我们对自然历史的了解并不多,只有和这些生物待在一起观察它们,跟随它们四处活动,做一些非常基础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能为它们真正撰述历史。在我们掌握的知识中,还有很大一块空白,我们还不知道这些蛇在栖息环境、在大自然中所处的位置。究竟是什么使得阿什莫尔成为了海蛇的天堂?是什么使得不同种类的海蛇能够和平共处?关于海蛇,现有的资料大多都来自实验室。很多人认为海蛇是孤僻危险的生物,这只能说明人类对海蛇在野外的行为习惯并不了解,我们知道海蛇毒液中的致命成分,却不清楚其使用规律。正在休息的蛇好捉,可它们不大愿意被装进袋子里,虽然有点危险,但米克并不紧张,自二十年前开始研究扁尾蛇以来,他从来没有被咬伤过,“我一直觉得这些蛇不会对我造成什么危害,他们不会伤害我,咬我或者做其它类似的事情。”某些种类的海蛇十分凶猛,但他们抓住的这些并非如此,不论怎样,做这项工作时总归是要格外谨慎的。尽管它们的外表特征看上去很明显,但即便是同一种类的海蛇,在花纹和颜色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对于一条海蛇的种类、性别等详细情况,只有专家才能加以分辨。完成测量和记录之后,研究人员把一个小塑料标签植入海蛇的皮肤下面,整个过程丝毫没有危险,标签将帮助科学家在水下辨认他们的研究对象,“把海蛇放回同一片珊瑚礁上有助于我们进行观察,看看它们会固守某一个特定的领域,还是在珊瑚礁之间随意游动,所以当我十二个月以后再来这里时,如果发现海蛇还待在同一片礁石上,就可以确信,在这段时间里,它们一直在附近活动。”
  阿什莫尔不只是科学家眼中的奇境,坐落在这里的小岛也是许多海鸟的重要栖息地,既有本地的鸟类也有外来的候鸟,无风的季节里会有大群的燕鸥聚集在此繁殖后代。此外,岛上还有多种其它鸟类,例如黑燕鸥和鹣鸟。
  为一批海蛇带上标签后,接下来的时间里,米克要在研究水域里追踪、观察各种海蛇的活动情况。剑尾海蛇是阿什莫尔最常见的海蛇之一,身长可以达到2米。尽管它们也有致命的毒液,但却很少使用,真正让剑尾海蛇声明远播的,是它们在水中的适应能力以及优雅的姿态。波浪般起伏的身体,形状有如船桨的扁平尾部都可以提高游泳速度。在水中滑行时,腹部的一排扁平鳞片可以起到龙骨的作用,帮助它们稳定身体。白斑笛鲷和鲨鱼有时会捕食小海蛇,除此之外,剑尾海蛇没有什么天敌,因此,它们似乎没有必要变得个性凶猛。剑尾海蛇所需的氧气有20%是通过皮肤从水中获得的,其余的80%来自空气,但只需快速呼吸几次就可以了。潜水时,它们的鼻孔处于闭合状态,剑尾海蛇有一个肺,几乎纵贯全身,能够容纳足够的空气,使它们在水底连续游动一个小时或休息两个小时。剑尾海蛇生性好奇,潜水员经常误以为这是攻击性的表现。正是这种好奇的性格,它们的视力非常好,可以看见发光的东西,对活动的物体以及明暗反差十分敏感。我想正是这种好奇使很多人误以为它们的攻击性很强。发现什么的时候,剑尾海蛇会径直游过去,彻底查看一番,当然它们是通过触觉和味觉探查周边环境的,它们会伸出舌头,轻轻碰碰自己看到的东西,没有尝过之前,通常是不会对新事物有好感的,所以说这些蛇游过来审查潜水员和他们的装备时,只是出于一种天生的好奇。在食物方面,剑尾海蛇可是兴趣广泛,鳐只是在珊瑚沉积物中觅食,而剑尾海蛇却是在四处搜寻各种小型猎物。它们的视力很好,但要真正辨认一种食物,必须游上前去品尝一下。珊瑚礁上黑色的部分吸引了这条蛇,在光线微弱的缝隙中,剑尾海蛇用分叉的舌头,查看着地面,就像陆地上的蛇一样。并不是每一次都有所收获,但天生的好奇心终究会让它们找到些什么。有时,会是一个不太愉快的意外。不过阿什莫尔毕竟能够提供丰盛的食物,发现目标时,就轮到毒液和毒牙发挥威力了,经过一次或多次攻击后,海蛇用身体把鱼缠住,与此同时,毒素也开始生效。由于没有四肢,海蛇在享用大餐时,无法把鱼抓住,但是它可以脱开双颌的关节,靠毒牙把鱼的身体一点一点送进身体里,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毒液被注入猎物的身体,其中所含的酶可以分解鱼的肌肉组织。一顿美餐或许可以提供一周所需要的身体能量,但和它们的许多习性一样,剑尾海蛇的进食频率依然是个谜。
  很多其它种类的海蛇都相当挑食。这条棘刺海蛇正在海底的泥沙中寻找海虾挖出的洞,但它的猎捕目标并不是海虾,而是和它们生活在一起的虾琥鱼。许多专门在洞中搜寻食物的海蛇头颈部位逐渐变得又细又长,以便于探到洞穴深处。棘刺海蛇身上长着刺状的鳞片,也许能避免打滑,帮助它挤进洞里。尽管外表气势汹汹,但它的入侵行动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这是一场水下的猫捉老鼠游戏。在昏暗的洞里几乎什么也看不见,海蛇的味觉再次发挥了作用,同时,虾琥鱼在匆忙逃生时产生振动,也暴露了行踪,这一次,毒牙瞄准目标咬了下去。海蛇把猎物带到了水面,大概在吞咽时它还需要依靠重力的帮助。在日复一日的平静生活中,有一种自然现象影响了珊瑚礁上的全体居民,这就是潮汐。每天两次,海水冲刷着这一区域,海蛇正好可乘机离开。最高峰时,席卷礁石的水流速度可以达到九节。然而并非所有的海蛇都会随着潮水一起撤退,当热带的炙热阳光灼烤着浅水区域,这里的空气温度很容易突破45摄氏度,可是阿西莫剑尾海蛇似乎更喜欢这样的环境,利用特殊的鳞片,它可以把水送到体表各处,而后通过蒸发为自己降温,它们为什么要忍受足以杀死大多数动物的高温呢?这又是一个关于海蛇的疑问,还有待科学家去解答。与陆地上的蛇一样,这些海蛇也需要蜕皮,温暖的海水和充足的阳光会使它们的身上很快长满海藻,蜕皮的日子临近时,起保护作用的眼翼已经变得相当模糊了,没有了敏锐的视力,再加上碍事的海藻,很容易使海蛇烦躁不安,终于,蛇皮从嘴边开始逐渐向后剥落,为加快速度,海蛇在突出的岩石和珊瑚礁上不断摩擦着,把这层旧外衣像脱长丝袜一样脱掉。根据健康状况的不同,有的海蛇每隔几周脱一次皮,有的则要隔几个月。
  我们不清楚海蛇在白天的活动情况,对于它们在夜间的活动就更不了解了。这是米克第一次在夜间潜入阿什莫尔水域,他不知道自己会遇见什么。这里有不少正在熟睡的鱼,可是蛇在哪里呢?在白天活动的海蛇此刻已经进入了梦乡,但其他海蛇却很活跃,这就是那些在白天睡觉的海蛇。阿什莫尔是一个24小时活动场所,海蛇轮番出动,这么多海蛇能够和平共处,原因是否就在于此呢?
  米克的活动并不只是局限在这片珊瑚礁上,有时他也走远一些,去探索临近200米深水的外围礁石。外围礁石上的生命同样丰富多彩,但靠近外海意味着这里或许栖息着不同种类的生物,这也就意味着这里会有不同种类的海蛇,米克就发现了极其危险的一种----棘鳞海蛇。“我想面临任何一种蛇的时候都应该小心谨慎,但是对棘鳞海蛇,我是既小心又敬畏。这是一种很威风的海蛇,在水下看到它时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还长着长长的毒牙,足以刺穿潜水服和潜水手套。它的个头太大了,要想捕捉是很不容易的,更何况它还有致命的毒液。”除了体形庞大,棘鳞海蛇还有另一个让人敬畏的特点就是脾气暴躁,一旦被激怒,它会连续发起攻击,就连它们的猎物都与众不同,棘鳞海蛇喜欢吃?科鱼类??海洋里毒性最强的鱼。万一惹恼了一条棘鳞海蛇,后果将不堪设想。
  正处于繁殖期的鸟类充分利用了食物充裕的优势,它们的后代迅速成长着。过不了多久,候鸟们就要离开这里了,以避开暴风季节。
  但是水下的温度基本保持着一致,感觉不到季节变化,海蛇全年都可以交配繁殖。两条龟头海蛇的求爱仪式吸引了米克的目光,不远处,一对剑尾海蛇也开始卿卿我我。由于剑尾海蛇的活动范围比较大,米克决定跟踪观察这两条龟头海蛇。公蛇是求爱仪式上的主角,它极力想引起对方的注意,似乎要证明自己会是一个理想的伴侣。体态如此优雅的生物,它们的求爱仪式仿佛是一段柔美迷人的舞蹈,动作中充满了诱惑。这场仪式也引来了其他公蛇,接下来,就要看谁能在水下坚持更久了,随着更多公蛇的加入,舞蹈变成了一场群蛇狂欢,几条公蛇都在向母蛇求爱,目前我们还不清楚母蛇是否散发出了某种化学气味,或是所谓的信息素,但是可以肯定公蛇会受到这种场面的吸引,所以看到三至六条公蛇同时追求一条母蛇并不奇怪。但最终获得成功的只能是一条公蛇,或许带着母蛇离开可以证明它更加出色,但求爱仪式并未就此结束,这种激情的缠绵是人类从未拍摄过的,连米克也是头一次看到,其重要意义至今仍不得而知。这两条海蛇离开了,看来它们还是希望能找到一个隐秘的角落,来完成仪式的最后步骤。但是两条剑尾海蛇又回来了,呈现出它们最亲密的一面,这种行为同样是第一次被拍摄到。现在占据主动的是体型较大的母蛇,公蛇依附在它的身上,任由母蛇拖着自己在礁石中翻滚。毫无疑问两条海蛇纠缠在一起在水中交配是非常难得一见的场面,它们需要呼吸,但在整个求爱过程中始终都像一条蛇那样协调,它们必须设法呼吸,而陆地上的蛇用不着为这一点担心。
  米克发现一条黑黝黝的海蛇正在附近活动,从微微隆起的腹部可以看出它已经怀有身孕。海蛇的分娩过程仍然是一个谜,据推测,即将生产的母蛇会躲在浅水区里,但在此之前,它们仍会出现在礁石一带。海蛇的怀孕期可达八到十个月,比陆地上的蛇长得多,这其中的缘故还有待于研究。
  渐渐聚集的云层预示着暴雨季节的临近,这次短暂的旅行使米克和斯科特看到一些从未见过的场景。过去的几周里,他们进行的研究或许很基础,但却使人类对海蛇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但有些已经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凭借着出色的适应能力,这些蛇在海洋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学会了在有限的空间里和平共处,通过划分各自的食物领地以及活动时间,在阿什莫尔,不同种类的海蛇之间不会出现激烈的竞争。或许更重要的一点,是两位生物学家可以证明,海蛇的性情,远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凶猛。
  在此区域,米克甚至找到了他最喜欢的一种海蛇,“如果说有一种海蛇决不该被列为危险动物,那一定是龟头海蛇,它们的长相其实相当可爱,它们长着很大的眼睛,看上去就像鳞片一样,这使它们的模样长得跟海龟有几分相像,所以看起来并不可怕。”米克之所以喜欢龟头海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温和的小蛇清晰展示了进化的力量。海蛇的到来让鱼群有些不安,却并未恐慌,这是因为龟头海蛇已经摈弃了传统的武器,不再吃鱼,而只对鱼卵感兴趣。米克发现,龟头海蛇的毒牙和毒液都已经退化,取而代之的是嘴边一个特殊的鳞片,专门用于从珊瑚上搜刮小小的鱼卵。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完成了复杂的进化过程,以鱼卵为食的海蛇,它们把海蛇的发展引向了一个新的方向。也许,由龟头海蛇,将会衍生出一个全新的爬行动物家族。在进化的道路上,海蛇仍将继续努力。
  不过,米克的考察之旅已经接近了尾声。与来到阿什莫尔的其他访客一样,他和斯科特将离开这片与世隔绝的陆地了。工作并未结束,他们将深入分析在此观察到的一切,并为下一次的考察做好准备。返回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种海蛇,于是决定靠近看个清楚。大多数海蛇都生活在海岸附近或珊瑚礁上,在这样的深水区域十分罕见,长吻海蛇在海面觅食,随时准备攻击那些错把它当成一块木头的小鱼。这种海蛇机敏凶猛,毒性极强,在靠近海岸的地方很少看见,它们也代表了一种新的进化方向,长吻海蛇放弃了更为安全的珊瑚礁,选择了生活在开阔的海域,就这样,在从南非一直到巴拿马的热带水域中,随意飘游。
将来,这些海上旅行家或许会遇到更多的人类,只要海水温度上升,海蛇就有可能扩展领地,出现在人口更为密集的地区,例如,加利福尼亚海岸。而全球变暖的趋势已经无可避免。另一种可能性是这些海蛇经巴拿马运河到达加勒比海及墨西哥湾,在那里,它们的家族定将更加兴旺。
  在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里,几乎没有什么是这些海蛇无法应付的。

鸣谢:
北方州立大学(Northern Territory University)
澳大利亚北部公园(Parks Australia North)
汤斯维尔珊瑚礁总部(Reef HQ ? Townsville)
澳大利亚爬行动物公园(Australian Reptile Park
Map &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Auslig
北部州立野生动物公园(Northern Territories wildlife Park)
Dennis Lawson
斐济宝岛(Bau Island, Fiji)
Michael and Caz Dennis
Sohan Shetty

科学顾问:Dr. Michael Guinea
摄影:Steve Gardner
蛇类助手:Tom Bowling / Bob Buckley / Brian Starkey
剧本:Clive Copeman
音乐:Neville Copland
编剧:Karen Jackson
导演:John Hyde / Russell Kelley
自然历史新西兰公司(Natural History NZ Ltd)与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联合出品1999年

【2003-8-24 BTV-8 狂野周末】
第一页     前一页     共2 页   第2页  (10条跟贴/页)        
潜水论坛  >>   []

最佳浏览: 1024x768像素 IE5.0+

网站设计: 黄晨辉 陈漪
题图摄影: 独鹂 杨波 陈漪
    北京潜水人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2000-2006 China Beijing Div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