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共5 页 第2页 (10条跟贴/页)
|
|
|
|
|
 |
深海漫游 |
 |
2005-02-19 22:51:20 |
|
|
跟贴:Richard的游记简直就是对患有潜水毒瘾者的泛毒,太诱人了。。。
|
|
|
|
|
|
|
 |
richard |
 |
2005-02-20 12:43:36 |
 |
蓝色星球 |
 |
 |
|
|
跟贴:猫老:咱接着聊趴牢。 深海“慢”游老弟:我不得不接着贩毒,憋不住啊!
(五)善良的水母
不论潜水还是不潜水,水母湖(Jellyfish Lake)都是初来帕劳的游客的必去之处,当然也被列为我的目标之一。当我把这个要求告诉了潜水店时,他们便把和我有同样想法的客人安排在同一艘潜船上,这样,在完成了每天两瓶气的潜水之后,我们便可以顺路去水母湖做浮潜,而且不另外收费,这要是搁在海南或国内其他什么“旅游胜地”的话,好,还不往死了宰您才怪呢。(对不起,跑题了。)
帕劳的水母湖是一种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特异的自然现象,在地球上实属罕见。这个在岩石岛中间形成的咸水湖原来肯定是与大海相通的(也许现在也有暗道相联),在时间的长河中,湖里的鱼类逐渐消失(有人说是因为缺乏食物,还有人说是因为湖底有一种有毒气体),而柔弱的水母却顽强地生存、繁衍了下来。现在湖里的生物除了每天来访的人类以外,主要就是这些水母和一些藻类了。更令人惊叹的是,由于在这个与世隔绝的“乌托邦”中没有了天敌,这些通常令潜水人头皮发麻的水母全都丧失了毒性和攻击(自卫?)用的触须,进化(退化?)成为一种非常善良、可爱的生物。
水母是通过光合作用从水中获取养分的,所以每天当太阳高照的时候,成千上万晶莹剔透的大小水母便纷纷从深渊一般幽暗的湖底浮上来,在阳光能够照射到的水深范围内尽情享受日光浴。
 神秘的水母湖
我们的潜水船停靠在了岛边的小码头,所有游客必须带着面镜、呼吸管、脚蹼、和摄影器材步行15分钟左右,翻过一道小山梁,才能到达湖边。这段山路上岩石凹凸、坎坷不平,周围是茂密的热带丛林,加上地面湿滑、泥泞,要不是有软绳可以攀扶,还真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到达湖边时,大家早已经是气喘吁吁的了。
湖边有一个10平米左右的木制入水平台,可以把不能带下水的东西暂存于此。放眼望去,水母湖四面环山,水面碧波荡漾,有若仙境。导潜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注意事项:可以用手轻轻触摸水母,但不要猛打脚蹼,因为水母很脆弱。
 木制入水平台
大家迫不及待地跳入湖中,朝湖心方向游去。水母的日光浴区域每天上、下午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集中于湖的中心一带。越往前游,水母的数量就越多,个体也越大。我伸出手,轻轻托起一只巴掌大小的水母,仔细端详起来,只见它浑身圆滑,真的没有触须,托在手中的感觉就像是……,怎么形容好呢?对,就像是“喜之郎”果冻!

游到湖中心时,周围已被水母团团包围,在射进湖水中一束束阳光的照耀下,水母那晶莹剔透的肉色伞状水囊,在我们眼前从容地蠕动,象是在给我们讲述“适者生存”的道理、展示自然造化的神奇。

是呵,海洋生物,甚至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毒性、攻击性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种简单的自我生存、自我保护的本能。一旦外部威胁不复存在时,这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便不再需要,进而完全退化。地球上具有超出自我保护本能范围的无止境欲望的生物,恐怕只有一种——人类。只有人类喊出了不仅要“生存”,而且要“发展”的口号,只有人类发动过掠夺式的战争,只有人类研究出了“克隆技术”,……。都是“欲望”惹的祸。难道人类就不能从水母这样小小生物的身上悟出一点“和平”的道理吗?

注:本版照片使用SONY PC101摄像机的照像功能拍摄,像素较低,请谅解。
(未完,还有呢。)
|
|
|
|
|
|
|
 |
深海漫游 |
 |
2005-02-20 16:44:12 |
|
|
跟贴:谁说潜水是玩物伤志,Richard 经潜水都修炼到大澈大悟的地步了。。。榜样啊!!!
|
|
|
|
|
|
|
 |
harry |
 |
2005-02-21 01:21:30 |
 |
harry |
 |
海南 |
 |
 |
 |
 |
|
|
|
|
|
|
|
|
 |
richard |
 |
2005-02-21 08:22:52 |
 |
蓝色星球 |
 |
 |
|
|
跟贴:Harry: 好久不见了,看来只有毒药能把你引出来,哈哈。 给你拜个晚年!
|
|
|
|
|
|
|
 |
richard |
 |
2005-02-21 18:18:49 |
 |
蓝色星球 |
 |
 |
|
|
跟贴:(六)见证一段历史
2月14日,晴间多云 早听说帕劳有一些沉船可以潜,但我此次是孤身一人“噌”别人的船出海,无权提出什么特殊要求,所以一直在心里犯嘀咕,不知能否有运气赶上一次潜沉船的机会。
这天早上见到Kevin教练时,他神秘地向我挤着眼睛说: “今天带你们去一处不太‘热门儿’的潜点。” 上船后,在我们几个的一再追问之下,Kevin教练才介绍说: “我知道你们想潜沉船,但这里的沉船一般深度较大,大多要背双瓶才能下。今天我想带你们去看一架二战时的飞机,虽然不如沉船那么壮观,但也非常有看头儿,这种机会是很难得的,因为帕劳的潜点太多,一般的潜水公司不太组织客人来这里。”原来如此,我还从来没潜过水下的飞机(人工放养的飞机不算数),顿时兴趣大增。
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增经占领了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的大部分岛屿,并同美军开展了长期的海岛争夺战。著名的“瓜岛之战”、“硫磺岛之战”、“塞班岛之战”等就是在这一带发生的。为了适应海岛作战的需要,日本建造了许多水上飞机,这种飞机不需要陆地机场和跑道,可以随时在海面起飞和降落。这架在帕劳附近被击落的是由三菱公司制造的“Aichi E13A”型3座水上侦查机,美国人给它起名叫“Jake”,一共生产了1418架。

 单引擎发动机 机身长度:11.3米 翼展:14.5米 高度:4.7米 最大时速:203节(2180米高度) 巡航时速:120节(2000米高度) 爬升速度:6分5秒爬升3000米 最大飞行高度:8730米 飞行半径:1128海里 火力配置:机尾后向7.7毫米92型机关枪、机身下向20毫米99型机关炮、外挂一颗250公斤重炸弹或4颗60公斤重(深水)炸弹。
开了大约半个钟头,Kevin教练开始减速(今天是他亲自驾船,别忘了他曾经是个船长),不一会儿便见到一个浮标。 “这下面就是,水深18至20米左右。”我们迅速穿戴完毕,跃入水中。 今天风浪稍大,水中悬浮物较多,有些影响能见度。我放掉BC中的空气,一边看着潜水电脑,一边沉入深蓝。4米、6米、8米、10米......。 啊,看到了!我们的右下方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物体,像是个来自外太空的什么东西,在蓝绿色的海水中闪着诡异的银白色光芒。距它7、8米开外,我已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螺旋桨、机身、机翼、驾驶舱......。

我向潜伴打了个手势,便慢慢向机头部分靠了过去。我看到螺旋桨的三个页片有一个已经断裂,估计是飞机坠入海中时剧烈冲撞所造成。在往前看,飞机的一个翅膀还算完好,可另一个翅膀已经折断,被抛在十几米开外。

我来到驾驶舱的位置,向里面看去,只见刚刚能容纳一个人坐进去的驾驶舱壁上已经锈迹斑斑、长满了珊瑚。难道这就是当年不可一世的战争机器吗?如今它已经在这里静静地躺了半个多世纪,任凭海水的侵蚀,毫无抵抗力。而当年坐在驾驶舱内耀武扬威的飞行员也已经尸骨无存,恐怕早就进鱼肚子了吧。

我和潜伴围着“Jake”的残骸绕了一圈又一圈,脑子里象放电影一样想象着当年那一幕。

人类不断地在制造战争,而大自然却在为人类默默地抹平战争的印记。
本版照片用SONY T1 + 防水罩 + Sea&Sea 闪光灯 拍摄
(未完待续)
|
|
|
|
|
|
|
 |
more-or-less |
 |
2005-02-21 21:13:34 |
 |
沙姆沙伊赫 |
 |
 |
|
|
|
|
|
|
|
|
 |
kevin |
 |
2005-02-21 23:41:39 |
 |
Beijing |
 |
 |
|
|
跟贴:Richard: 参考 有关Canon S70 防水罩 http://hkdiver.com/viewtopic.php?t=15351
|
|
|
|
|
|
|
 |
深海漫游 |
 |
2005-02-22 13:20:42 |
|
|
跟贴:我们这些瘾君子可是沾光了!毒头,“供应“不能断啊。。。
|
|
|
|
|
|
|
 |
richard |
 |
2005-02-23 01:20:23 |
 |
蓝色星球 |
 |
 |
|
|
跟贴:(七)与海豚零距离接触
去年和朋友们一起在红海潜水时曾有幸碰到过一群海豚,当时大家都异常亢奋,就象老鼠见到大米一样纷纷跃入海中、奋力追逐,想靠近看个究竟,有位着急的老弟甚至把脚蹼都踢断了。即便如此,我们也只能流着哈喇子从好几米外朦朦胧胧地遥望着海豚们大摇大摆扬长而去。这次来帕劳之前我从互联网上了解到:帕劳有个海豚湾(Dolphin Bay),客人们在那里能有机会与海豚互动。因此,说啥咱也得混进去与海豚零距离接触接触呵。所以,“潜”入海豚湾自然被列为我此次来帕劳的终极目标。
海豚湾是由日本人(据说是SONY公司创始人的儿子)投资兴建的海豚研究/旅游基地,其规模在同类设施中居全世界之首。四年前建成之后,投资人将其无偿捐献给了当地政府,三年前开始正式对外营业。但每天只对外接待两次客人,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尤其限制背气瓶与海豚一起潜水客人的数量:每天仅 四 位!所以必须提前预约好。研究人员利用这个设施,除了对海豚本身的生态、生理、生活习性等进行研究之外,还对一些先天性智障和生理缺陷患者通过与海豚互动进行治疗或恢复,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2月15日 晴间少云 经营海豚湾旅游的公司Dolphins Pacific的码头离我们住的酒店没多远(实际上岩石岛一共也没有多大),一大早我便来到这里报到集合。今天去潜水的除了我以外,还有两位日本MM。剩下是一帮台湾来的男女老少,很典型的观光团:说话叽叽喳喳、吵闹不休,见什么都上手摸,显得十分没有教养。按照规定,第一次来访的客人必须上一堂必修课,叫“Close Encounter”,课时约一小时,每人学费30美元,授课可选用英文、日文、或中文进行。水肺潜水一瓶气要另外加收120美元,浮潜则另收80美元。我们交完钱、填好表之后,便在导游的引导下登上摆渡船出发了。海豚湾的距离并不远,坐船过去花不了10分钟。
 经营海豚湾旅游的公司Dolphins Pacific
转过一座蘑菇状的小岛,远远地便望见有三个人站在码头上朝我们挥手,原来是海豚湾的工作人员正在欢迎远方来客。放眼望去,这是一个三面环岛的小海湾,我们的摆渡船缓缓靠上码头,码头实际上是舟桥式的木质结构,浮在海面上。并通过一条两米来宽的浮道与一座尖顶的两层木质建筑物相连。
 海豚湾的建筑风格
登上三楼,可以将整个海豚湾尽收眼底。为了避开那帮烦人的台湾观光客,我最终选择了英文讲解这一组,与两位中年美国女士一起上课。负责解说的老师Ann也是一位中年美国女士,她自我介绍说她与丈夫6年前从乘一艘小帆船从美国出发,打算周游世界,已经完成了一半的旅程,他们没有日程表,喜欢那里就在哪里住下来呆一段时间,他们很喜欢帕劳,所以在此已经停留了半年。她目前在科罗尔一所学校里教英文,工作之余,志愿来海豚湾帮忙。我问她打算什么时候完成环游世界,她笑笑说:“Maybe in 10 years?”
 Ann老师准备在花10年驾帆船环游世界
Ann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海豚湾的情况: 目前共有7只太平洋瓶鼻海豚(Pacific Bottlenose)生活于此。世界上两种最爱跟人类互动的海豚,一种是太平洋瓶鼻,还有一种是身上有深色斑点的大西洋瓶鼻(Atlantic Bottlenose)。世界上许多海洋公园里进行表演的便是这两种海豚。海豚湾属于一种半封闭的自然环境:虽然有水下围栏,但海豚轻轻一跳便可以跳出去游走。但这种事从来没有发生过,因为这里有吃、有喝(后面会介绍海豚喝什么)、有人照顾,舒舒服服,每天还可以跟人玩耍,海豚们为何要离开呢?换了我也不会走的。据说个别调皮鬼曾经弄破水下围栏溜了出去,可并不走远,只在附近20米以内的地方游来游去,玩儿完了之后又随工作人员的指令回到设施里面。
 海豚湾里的海豚
这里的工作人员分为训练师(Trainer)及一般员工,训练师以日本人为主,也有一位来自台湾。每天上午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给海豚们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记录海豚的健康状况。海豚们也将此作为每天的例行公事,非常配合。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训练师手里有好吃的海鲜。
 训练师正给海豚做每天的例行检查
说到“吃”,海豚们的食谱相当讲究,吃的是从加拿大进口的冷冻海鲜产品——柳叶鱼(日语叫Shishamo)。每天解冻后,饲养员要一条一条地检查,将残缺不全的挑捡出来,因为怕含病菌。据说自然海域中海豚最大的死亡原因是吃了死鱼后被感染而死。
 海豚的最爱:柳叶鱼
再说说“喝”吧,信不信由你,海豚每天要喝淡水!!! 自然海域中的海豚是通过从捕食的鱼类身体中摄取淡水的,而冷冻海鲜已经相当脱水,含水量不够,所以海豚湾的海豚们必须通过其他途径补充淡水。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饲养员用针管往柳叶鱼体内注射淡水后喂给海豚吃;另一种方法是用软管直接喂到海豚嘴里,有点儿象医院里打吊瓶的感觉。

还有一个小小的趣事:海豚湾周围的小岛上树木繁茂,经常有落叶被风吹到水里,海豚们没事儿吃树叶玩儿,可吞下去后无法消化,积在胃里天长日久引发疾病,每次饲养员都得把胳膊伸进得病海豚的胃里将树叶掏出来。据说最多一次竟然掏出了4公斤烂树叶子。后来一位研究人员想出了一个法子:让海豚们去找树叶,叼回来给饲养员领取奖品,一片树叶可以“兑奖”一条小鱼。于是,海豚们再也不把树叶吃下肚了,而是叼回来换“海鲜”。有时实在找不到树叶,聪明的海豚就叼根海藻、水草什么的来充数。饲养员秉公办事,见到是海藻,就一转身扭过头去,意思是“No way, Jose!”。就这样,海豚们逐渐熟悉了游戏规则,就专捡树叶回来了。
必修课的最后一项内容是与海豚亲密接触:每位客人都有机会站到水池中与海豚亲近一番。但这段时间内客人不得拍照。终于轮到我了,我兴奋地跳下水池,训练师叫来一只母海豚,她在我面前乖乖地躺下,我伸出手来轻轻地抚摸着海豚,从脑袋摸到嘴巴,从身子摸到尾巴……,海豚的皮肤光滑而富有弹性,摸上去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好像……,对,像茄子皮!一模一样!然后,训练师又让海豚翻过身来肚皮朝上,让我感受了一下她的心跳,据说海豚每分钟心跳90次左右,比人类稍快一些。结束动作是:海豚在我的脸颊上狠狠地亲了一口,惹得Ann老师大笑不止,原来那小家伙已经有些日子没吻过男生了。

课程结束后,我们稍适休息便背上装备,开始了与海豚的潜水互动。一位日本MM训练师介绍给我们一只叫“Layla”的海豚,也是漂亮的个女生。Layla是这里身材最小的一只,可当她那两米多长的身躯突然在水下出现在我面前时,着实让我感到非常非常震撼。
 海豚“Layla”
我和Layla的互动仍从“抚摸”开始,海豚很喜欢被人抚摸,就象小狗喜被人摸一样。我按照训练师的吩咐,把手伸进Layla的大嘴里面,摸了一下她的牙齿,然后以不同的手势让Layla完成不同的动作:点头、发声、挥手,然后我将右手使劲向上一挥,Layla便像剑一般地向上窜出水面,做了一个漂亮的空中跳跃(我猜一定很漂亮)。训练师将她装鱼的网袋递给我,我从中掏出两条柳叶鱼,重重奖赏了Layla一番。Layla看上去格外开心,再次窜出水面……。最后,她叼着一张名片游到我面前,我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着“Layla”。
 与“Layla”一起潜水
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向Ann老师挥手道别:再见了,海豚湾!再见了,Layla! 我还会回来的!
本版照片水上用Canon S70、 水下用SONY T1 + 防水罩 + Sea&Sea 闪光灯 拍摄
(未完待续)
|
|
|
|
|
|
共5 页 第2页 (10条跟贴/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