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August 8, 2025  
          共1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tan
2005-07-27 05:12:12
tan@bjdivers.org
主题:多伦与北京------我们能做些什么?(家凡供稿)
内容:
一、多伦与北京息息相关
北京人如果听说过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的话,大多数可能都是在2001年听说的,而且是与北京的沙尘暴联系在一起的。


2001年春季,连续发生的沙尘暴天气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它不仅对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而且有损于北京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形象。此时,正值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关键时期,环境因素至关重要。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派出两名记者,驱车三千公里,对北京风沙的源头之一——浑善达克沙地周边地区进行了实地采访,报道了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以及当地人民为恢复生态环境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引起首都人民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强烈关注。后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党委经过多次研究和实地考察,决定以浑善达克沙地距北京最近的多伦县为帮扶重点,联合北京绿化基金会、多伦县人民政府共同开展“治多伦一亩沙地,还北京一片蓝天”大型环保公益活动,以动员首都各界人士行动起来,参加祖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为绿色奥运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从这一活动开始,许多北京人才开始知道多伦这个地方。


多伦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在北京的正北方,直线距离180公里,公路距离359公里。东部和南部与河北省的围场、丰宁、沽源三县依次毗邻。全县总面积3773平方公里(566万亩),现辖5个乡、3个镇,有蒙、汉、回、满、朝鲜、达斡尔、藏7个民族,10.47万人口。
多伦县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的农牧交错区。从地形上看,它地处阴山北麓,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端,是其南侵入京的必经之地。东部与大兴安岭向西南延伸的余脉衔接,地貌类型以低山、丘陵、河谷洼地、沟谷洼地、堆积型沙丘为主,海拔高度1150-1800米,平均海拔1350米。土壤类型主要是栗钙土、风沙土、草甸土,成土母质以风积沙、冲积沙为主。县内有大小湖泊62个,河流47条,水域面积16.2万亩。滦河的发源支流在多伦境内汇合,始称滦河。
多伦县所在的位置海拔高,风力大,年均风速3.6米/秒,相当于3级风;全年风速达17米/秒(相当于7级)的天数就有67天;再加上干旱、过牧,造成全县范围内风蚀、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达89.2%。全县一年土壤流失达1700万吨,相当于每年有3毫米厚的土壤随滦河和大风被带到京津等地。
经卫星遥感调查,多伦县沙化面积已达1400平方公里(210万亩),占总面积的37%。有三条大沙带贯穿全县中北部:1号沙带位于县城南,面积500平方公里(75万亩);2号沙带位于一家河南沿,面积430平方公里(64.5万亩);3号沙带与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相连,面积460平方公里(69万亩)。三条沙带有逐渐相连之势。全县211万亩草场,也有49%因严重沙化、退化而无法利用。原来主要以放牧为生的一些村子不得不整体迁移,出现了沙进人退的不利局面。

由于多伦与北京的特殊地缘关系,使多伦的三条沙带成了京津沙尘暴的主要源头,是北京周边距离最近、面积最大、海拔落差最高的高原沙漠源头。大风起处,就象站在高处向下筛沙子一样,所以有人说“北京沙尘中的十粒有八粒是从多伦刮来的”。前几年由于强沙尘暴和扬沙天气次数增多,一场场大风挟裹着沙尘从高原沙漠到平原粮川,“不尽风尘滚滚来,漫漫黄沙落京城”,使北京及北方大部分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沙尘暴的袭击,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多伦的治沙工作做不好,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就难以真正改善,2008年绿色奥运会理念的落实就会遇到困难。

二、为生态环境大局着想,多伦人民牺牲眼前利益
朱总理2000年5月12日视察多伦时感慨道:“仅180公里,了不得啊!”叮嘱各级领导和群众“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

多伦县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牢记总理嘱托,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筑“京北绿色屏障”的决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积极启动“围封转移”战略,艰苦奋斗,整治沙地,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开始了治沙、治山、治水的艰苦历程。他们决心在5年内把210万亩沙地全部围封起来,完成灌草飞播、林带和经济林种植、小流域治理200万亩,使沙地治理初见成效;10年内在沙地和荒漠上初步建起林草体系,涵养滦河水源,挡住风沙,遏制浑善达克沙地向南推进,使多伦成为保护京津的绿色屏障。
他们因地制宜,把生态环境建设分为三大区域进行综合治理:1、荒漠沙化治理区。主要包括三条沙带,这一区域风蚀、沙化严重,大部分为流动和半流动沙丘。治理主要靠造、封、飞,乔、灌、草,管、护、用相结合,目的是防风固沙。2、丘陵沟壑区。这一区域水土流失严重,但土质较好。采取的是小流域治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目的是保持水土,促进种养业发展。3、丘间平原区。这些区域零星分布,既有草原,又有部分沙地,有丰富的水资源。治理模式为灌木上山、粮油下滩、林草围着山腰转。
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有:1、退耕还林还草。118万亩耕地只保留45万亩,其余全部退耕。2001-2003年,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41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1万亩,荒山荒坡配套造林20万亩。
2、农田防护林种植。扩大种植比例,控制农田耕作起沙。
3、禁牧制度。对封育区和治理区实行长年禁牧;对非封育区实行季节性禁牧;推行草畜平衡制度,严禁超载放牧;牲畜逐步实行全年舍饲圈养。从2000年开始,多伦县开始实施季节性禁牧,目前,已实现全年禁牧。同时,在2003年组织实施了30万亩禁牧舍饲试点项目,今年将达到120万亩。
4、生态移民搬迁。使围封区成为无人无畜区,区内植被不遭人畜破坏。2000年-2003年,多伦县连续四年组织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累计从沙区及沙化严重丧失生存条件的地区搬迁农民957户,4820人。

(位于县城北的移民新村)
2000年以来多伦县共完成沙源治理面积70万亩,完成退耕还林41万亩,沙地围封治理170多万亩,全县森林覆被率由98年的6.2%提高到9.6%。多伦的山变绿了,牧场中的草多了高了,荒漠化得到了有效遏制,在京津周边地区风沙源治理、构建京北绿色屏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对京津地区大气环境改善、遏制沙尘暴的肆虐做出了贡献。但是为了做到以上这些,多伦县人民从大局出发,为了长远的生态效益,在自己的眼前利益方面作出了不少牺牲。禁牧制度实行之后,由于饲草不足,养殖成本大大增加,再加上现有的畜牧品种不适应舍饲圈养,牧民开始大量屠宰牲畜,全县牛羊的存栏数大幅下滑,畜牧业发展受到严重遏制,牧民家庭收入直线下降。
多伦县是一个真正的贫困县,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贫困县。全县没有一家大型工业企业,只有几家小酒厂、饲料厂、食品加工厂、淀粉厂、小煤窑。该县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四项指标均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多伦县的国内生产总值为61499万元,财政收入240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4877元,农民人均收入1600元。其中财政收入一项不及发达地区的一个乡,全县每年工资性支出需要5600万元,有很大的一个缺口需要国家来补贴。
从2000年开始,全县连续三年出现了50年以来少有的旱灾,农作物几乎绝收,畜草严重短缺。受自然灾害影响或因病返贫的人口猛增。2002年贫困人口达4.68万人,占到全县人口的44.7%;近三分之一的人群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就是在这种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多伦的农牧民为了草木的成活,手提肩挑,一棵树一棵树、一片草一片草地浇水,保障了栽种草木较高的成活率,使多伦生态环境的改善取得了明显效果。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多伦人深感这一绿色屏障的建立又被赋予了更深刻久远的意义,多伦治沙必须在2008年之前见效,不能让沙尘再从多伦的土地上腾起,浑善达克沙地的向南推移必须在多伦境内得到遏制,北京的晴空,不仅有北京人的责任,更有多伦人的责任,所以,他们加快生态治理的愿望更加迫切和强烈。
三、北京市开展“治还”工程及对多伦扶贫情况
文章在一开始提到过,2001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两位记者考察北京沙尘源头回来后,除了对有关情况进行报道,还联合北京绿化基金会、多伦县人民政府共同发起“治多伦一亩沙地,还北京一片蓝天”大型环保公益活动。这一活动把北京和多伦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为了绿色多伦和晴空北京这一共同目标,北京各界对多伦治沙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为多伦的大地增添了浓浓的绿色。
“治还”工程主要针对城南的1号沙带。第一期于2001年启动,到位资金170万元,完成灌草飞播4万亩。对项目区内的125户农户进行了迁移,形成无人无畜区,利用雨季,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飞播造林,此外还人工造林6千亩。2001年10月北京绿化基金会和内蒙林业厅组织专家对飞播区进行实地验收,发现每公顷成苗株数达到7000株,超过了3000株/公顷的国家标准,播区植被盖度达80%,被评为优质飞播工程。同年在北京举办了“大宝情”义演晚会,在多伦举办了治理多伦沙地共为绿色奥运加油活动。

二期工程到位资金140万元,对另外4万亩的区域进行灌草飞播,同时营造网格沙障1万亩,大宝绿化工程栽植樟子松3千亩,于2002年6月完成。经实地考察,播区有苗频度达50%,出苗量为6500株/公顷,苗木分布及生长状态呈良好发展态势。同年在多伦举办了北方绿色环保夏令营活动。
三期工程到位资金86万元,县里配套资金1万元,共完成各类造林1.1万亩,其中:黄柳沙障0.6万亩,樟子松生态林0.3万亩,榆、杨生态林0.1万亩,大宝世纪林0.1万亩。
三年来,首都各界捐款396万元,飞播灌草8万亩,各类造林1.4万亩,一份份爱心化作一抹抹新绿在多伦的1号沙带上生根发芽。通过治理,沙区林草植被明显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1号沙带的植被盖度达到80%以上,实施的各项工程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验收标准,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对北京的大气环境改善、遏制沙尘暴肆虐以及多伦生态环境的建设既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提高多伦教育水平需各方无私援助
多伦县的教育水平比较低。县城共有3所中学:二中是纯初中,三中是纯高中,一中既有初中,又有职高和普高。以三中为例,该校现有教师80多人,其中仅有8人是正规的本科毕业生,另有20余人本来是专科学历,参加工作后通过函授等方式拿到了本科学历,其余均为专科学历,学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尤其是外语教师更为欠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当地老师与各地一些知名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将有助于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在硬件上同样需要大家的帮助。提高多伦教育水平,需各方大力的援助。

五、欢迎大家来多伦
多伦虽然贫困,但由于没有什么工业,空气非常清新,水也非常好。这个地方的水资源还算丰富,“多伦”这一名字的全称应该是“多伦淖尔”,在蒙语里的意思是“七个水洼子”。全县范围内有大小湖泊62个;县境内河流均属滦河水系,各支流在县内汇在一起称为滦河,为滦河之源;县城往东十五公里有西山湾和大河口两个水库,景色非常秀丽。

(滦河源) (大河口水库) (西山湾水库)
北京到了夏季酷暑难耐,而在多伦,即使白天的气温能达到30度左右,晚上一般也会降至16度左右,非常凉爽,是个不错的消夏避暑的地方。历史古迹当然比不上北京这么丰富,但断壁残垣中的善因寺、修缮一新的汇宗寺、保存较为完好的山西会馆,都能让你体会到此地昔日的繁盛。

(善因寺) (汇宗寺) (山西会馆)
而且到这边来旅游不单是被动地看,还可以主动参与到当地的生态建设中,这种生态旅游应该说更有意义。


多伦人民期盼大家的到来。
tan
2005-07-27 05:15:53
tan@bjdivers.org
跟贴:遗憾,有很多照片没能放到网上,供大家参考。
tan
2005-07-27 05:47:26
tan@bjdivers.org
跟贴:知道更多的关于多伦的消息是在去年,受家凡的感染,当时非常想为多伦做些事情,但是由于时间没有安排妥当,没能成行。一直以来一直关注着多伦的发展,今年有机会联合各方志愿人士,希望能为多伦作一些切合实际的志愿行动,今年具体行动大体分成4个部分。

1.更多的联合各界志愿人士,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集思广益,多方位支援多伦的发展和建设。(已经联合自然之友与多伦县政府进行过洽谈,目前落实部分项目,其余志愿机构和人员以及援助项目正在征集和落实中)

2.组织志愿人员,前往多伦进行实地考察,由当地政府为大家介绍多伦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方向。考虑到要想彻底脱贫,必须从教育入手,所以我们的重点是支援当地的教育。

3.根据考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支援计划,并切实落实。

4.核实落实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对计划进行合理调整。

考察时间初步定在8月13、14两天,志愿者可以采取网上报名、e报名、电话报名等方式。
dodo
2005-07-27 14:11:13
跟贴:原来龙哥悄悄地干了这么件大事,真是不得了。这个家凡是我们俱乐部的家凡吗?
dory
2005-07-27 14:47:40
跟贴:“这个家凡是我们俱乐部的家凡吗”?
没错,就是,就是!
网络管理员
2005-07-28 12:56:09
service@bjdivers.org
跟贴:代贴图:
治理之前的多伦:


治理之后的多伦:

dodo
2005-08-02 10:51:14
跟贴:家凡真实好样的!

:-)
青海的河峰
2005-08-09 17:59:08
beijing
跟贴:看家凡第一眼就知道是好人,哈哈,再赞一个;教练嘛,就更没的说了喔。
BG1NBC
2005-08-09 21:33:57
李家凡
13945000001
北京
bandit12@sohu.com
跟贴:提醒!!

各位抬爱,不敢承受!!
也许我会先期给北京潜水人探路,很有可能不会和大家一起出发,我能想到的,提醒各位注意!
保温(昼夜温差大,最低温度在15°以下,带长袖外衣,最好是防雨的冲锋衣或是运动风衣)
防晒(天近云淡,晴天日照非常好)
低重量高热量食物和水(也许为了赶路或是堵车,就会扛一顿饭,并且要计划把食物带回北京,免得在最后一天才出现这问题,就没有口粮了!)
平底鞋,女士也最好穿长裤
好心情和吃苦的准备,主要是路上,到了多伦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有400兆电台的请带上,频率438.525 呼号BG1NBC
摩托罗拉的walkietalkie使用8或是9频道,我记不大清楚了,用手台查一下,频率409.850,哑音就要尝试了,多数是88.5,如果在walkietalkie上设为00就没有哑音了!!如果能查到,把手台也调到这频率!!
          共1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潜水论坛  >>   []

最佳浏览: 1024x768像素 IE5.0+

网站设计: 黄晨辉 陈漪
题图摄影: 独鹂 杨波 陈漪
    北京潜水人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2000-2006 China Beijing Div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