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jinjia |
 |
2005-10-10 15:26:14 |
 |
64802553 |
 |
beijing |
 |
 |
|
|
主题:被大自然深深感动的瞬间
内容: 看过大吴"融入红海的蔚蓝"很有感触,这是本人2年以前写的一篇蓝洞浮潜的游记,作为我加入北京潜水人的纪念吧.
被大自然深深感动的瞬间
自己旅行其实是件苦乐参半的事情,虽然已经做了很详尽的计划,手里也举着导游书,以为路线交通景点一切尽在掌握,可一路上,还是会有很多未知的事情发生,会让你经常面临烦恼,但是,大自然经常会在这时候给你意外的惊喜和感动作为补偿,那时你会觉得,因为有了这些惊喜和感动,一切的辛苦和苦恼都是值得的,许多年以后,当你以为自己已经老皮老肉,麻木不仁的时候,记忆中的那些璀璨的碎片将再次把你击中,让你回到曾经的美好感觉中,好像你的人生就是为了它们才存在的一样。
去埃及之前,大量的准备工作都是围绕着埃及的历史和古代文明,当然那些也没有让我们失望,清晨中的阿布辛贝神庙,皱着眉头的何露斯,阿斯旺傍晚的尼罗河夕阳,努委巴等待海豚的下午都让人觉得不虚此行。
然而,当我们在途经塔巴回开罗的大巴上碰到的一对新加坡夫妇问我埃及之行最被打动的是什么时,我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在Blue Hole的浮潜是我今生今世都难以忘怀的经历。
红海真是世界上最美的海洋,每一处潜水点都有自己的特色,沙姆沙伊赫的纳马湾平静安详,游出去几十米就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热带鱼;默罕默德角的珊瑚和蔚蓝的海水都让人赞叹不已。
我们到达达哈巴以后,发现这里有大量的潜水用具销售商店,也有大批的潜水俱乐部,很多人长时间的停留在这里潜水,我们参加了酒店组织的Blue Hole的浮潜,一架小小的吉普车上坐了六个乘客,除了我们三个中国人,有一个德国老头,看着有50岁了,孤身一人来达哈巴,停留14天,每天的活动就是到各个潜水点浮潜,还有一对德国男女,长得都很高大,那女的的胳膊足有我的小腿粗。
如果直译Blue Hole,应该叫蓝洞吧,可有的导游书上面把它翻译为蓝色大厅,可能是把Hole当成Hall了,但我觉得蓝色大厅更加诗意,私下里也更喜欢。
一到Blue Hole,就觉得这个名字起得非常形象,近海的颜色是浅蓝色,远处是深蓝色,深蓝和浅蓝的分界线相当清晰,那轮廓一看的确像个洞,导游书上介绍这里的珊瑚礁落差有将近70米,是一个潜水热点,游人很多,还有专门做游客生意的小吃店。
下水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期望,因为在沙姆沙伊赫和默罕默德角都潜过好几次了,热带鱼和珊瑚看了不少,应该不会有太多的惊奇。可我们刚刚游出不远,到达珊瑚礁的边缘的时候,扑面而来的鱼群身后突然呈现出一个巨大的蓝色洞窟,那一瞬间的感觉只能用目瞪口呆六神无主来形容,摄人心魄的蓝色在我的面前无边无际的伸展开来,纯粹而安静,我的耳朵里已经听不见任何声音,浑身的汗毛孔好像突然同时张开,海水从这些毛孔里涌进我的身体,我好像不是在海水中游泳,倒好像是飞了起来,那一刹那的感觉实在相当奇妙,有一点恐惧和刺激,但这让人更为兴奋,身体已经不太受自己大脑的支配,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牵引着我向那蔚蓝游去。
很多年以前,我看过吕克贝松的《碧海蓝天》,当时我虽然被深深感动,但我并不太理解男主人公那种对大海不可遏制的痴迷而最终随海豚而去的行为,当时我把这归结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和文艺作品的或多或少的夸张,而此时此刻,我才真正理解了那种行为,那是真实的,幸福的,不可抗拒的,无怨无悔的。
我们沿着珊瑚礁的边缘向前游,左边是完全不见底的蓝色深渊,右侧是色彩斑斓的珊瑚,美丽的鱼群擦身而过,我完全不在意自己游出多远,只想完全的融入那迷幻世界。虽然我们并满足于作一个旁观者,但仅仅是在蓝色的边缘上徘徊,已经让我们如此目眩神迷,那巨大的和深不可测的蓝色水晶宫里究竟发生着什么,一定是令人惊奇的,但一定也是令人恐惧的,和大自然相比,人的力量真是太渺小了。
等我上岸以后,才注意到旁边的山崖上有很多潜水遇难者(大多数是深海潜水而非浮潜)的纪念碑,小小的,是遇难者的亲友为他们立的,我看到遇难者的年龄都非常小,22岁,23岁,他们一定也是因为迷恋这蔚蓝的大海才来的吧,他们来了,看见了,最终留下了,但有这样美丽的海洋相伴,一定也是幸福的吧。
埃及之行已经圆满结束,很多朋友问我们下一次去哪里,不知道,生活中充满未知,去埃及前一个月,我们还不知道会去那里,一个月后,我们已经站在金字塔下,命运的力量如此强大,我已经放弃和它的搏斗,我只希望我所有的朋友都能够平安快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