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August 7, 2025  
          共1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飘扬过海
2006-06-08 20:29:35
主题:水下古城
内容:
公元前106年的古滇时代,西汉王朝在抚仙湖一带设立了俞元县,但俞元古城后来在地球上神秘消失了,史书上也没有留下任何记载。此后,当地就一直流传着水底城池的传说。在那个古老的传说中,曾有这样的描述:“连同古城一起沉入湖底的人,至今水下生活得好好的”;还有人说,在潜水时看到了水下 木乃伊,男人前倾,女人后仰,站在湖底。
1998年,一次偶然的潜水,耿卫发现了距离湖边300米的一处石堆,或如俄罗斯方块般镶嵌,或用水泥填充缝隙,或错落有致左右对称。他相信,这些都是古滇时代的建筑。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城?300米长、7米宽的青石板大街,接近未改造前的北京王府井,30多米高的建筑,高过当地如今的最高建筑,2.4平方公里的规模不逊玛雅文明,而这一切都建于1800年前。
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教授徐啸虎认为,根据出土陶器和史料推断,这是在春秋战国以前的古滇国遗迹,曾经的繁盛程度可能远超中原。因为地壳运动,或水位上涨,最终把这座盛极一时的古城吞没。 日前,当地政府已经决定,将于下月中旬与 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联手对抚仙湖进行第二次水下考古探秘,并向国内公开招募潜水探秘选手,报名者除了会深潜水外,最好要有参与水下考古的经历,如参与过“南海一号”、“碗礁一号”沉船揭秘……
此次水下探秘长达7天,将对近几年水下古建筑的新发现如“斗兽场式建筑”、“水下金字塔”等遗迹进行进一步考察,同时采用空中飞艇、水下拍摄、声纳探测扫描等特殊拍摄手段,挖掘和展示水下古城的各种谜团。
事实上,早在2001年6月3日,央视就已经耗巨资进行过水下考古直播。耿卫对《第一财经日报》解释说,整个水下城至少2.4平方公里,而央视只可能拍摄到很小的一个角。
tattoo小猪
2006-06-10 11:30:43
跟贴:得具备什么条件?深潜资格和高原潜水资格????
gavin@
2006-06-10 16:41:14
跟贴:我是padi的新教练.可以参加吗?费用是多少?什么时间呢?是不是需要高原潜水的专长?????
gavin@
2006-06-12 17:30:34
跟贴:飘扬过海:
你好.我想参加这项活动.但是我不知道联系谁.你能否多给我一些信息?要联系谁?怎么联系?最好详细一点.麻烦你了.谢谢你了.
gavin@
2006-06-15 10:13:23
跟贴:怎么没人回应呢?各位前辈.请问有谁可以帮帮我??
guava
2006-06-15 12:06:35
跟贴:这个有相关的报道的

抚仙湖水下“古城”发现者耿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 21:38 玉溪新闻网


抚仙湖水下“古城”发现者耿卫




【玉溪新闻网资料】

  在洱海,当地人称他“寻宝的日本人”;在高黎贡山,外地记者称他“雪山水鬼”;在丽江的九十九龙潭,他更是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人。在耿卫眼里,任何一个陌生而神奇的地方都是他征服的目标。他说:“探险能把我带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无论它离繁华的城市有多远,只要是没人去过的地方,我去了,就是一种挑战。我很喜欢这样的地方”。抚仙湖水底古城之谜慢慢地被揭开后,人们才开始真正了解他——

  美丽的抚仙湖湖底沉睡了千年的古滇文明,在央视抚仙水下探秘直播后开始浮出水面,而“最早发现者”、专业潜水员耿卫也在一夜之间声名鹊起。最早听说耿卫的名字是去年,他与同伴贺杰一起潜入抚仙湖拍摄了水下古建筑遗址的录像,省里一家报纸刊登了抚仙湖底发现古城的报道后,耿卫的名字也不胫而走。央视水下直播结束后,我们和耿卫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机会。在同他面对面的交谈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他对探险潜水的不悔与执着。

  探险,来自未知的诱惑

  耿卫今年32岁,出生于上海,从小随父母支边来到云南,在抚仙湖边长大,毕业于澄江县一中。高中毕业后四处打工攒钱,18岁时就只身到西藏探险。后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总公司在职工子女中招专职潜水员,耿卫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入选,随后赴青岛海军基地、青岛潜艇学院学习培训。半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成为一名职业潜水员,现已是打捞鱼雷、探码头、水下爆破等的行家里手。目前是国际二星级潜水教练、云南省屈指可数的潜水骨干之一。

  成为职业潜水员后,耿卫一边工作攒钱,一边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外出进行潜水探险活动,十几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潜水经验。1998年,耿卫带着沉重的潜水装备,独自一人闯进了丽江九十九龙潭原始森林。据说这里的潭水深不见底,可能埋藏着宝藏。带着无限的好奇和征服的欲望,耿卫又一次踏上旅途。他在当地村子里租了一匹马驮运潜水设备,还叫了一个村民带路,许诺每天给他50元的劳务费。就这样,耿卫孤单的旅程多了一个说说话的伙伴。在这个村民的眼里,耿卫的行为真是有些不可思议,因为到深山老林里潜水是只有日本人、美国人才会想到的,更何况耿卫是云南人。不过在5天的行程中,这个村民还是被耿卫的勇敢深深折服了。这次探险中,耿卫在20米深的潭底收获了一个豹子的头骨。

  云南出名的湖泊都留下过耿卫的足迹,每处都有他的故事。在昆明的滇池,他曾参与打捞过二战时飞虎队的飞机;在洱海潜水时,被当地人看成是“寻宝的日本人”;而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黎贡山雪山湖,更被《羊城晚报》的记者称作“雪山水鬼”。说起自己在高黎贡山的探险潜水经历,耿卫记忆犹新地说:“1999年,我们到高黎贡山雪山湖寻找驼峰航线坠机,当时在原始森林里穿行了4天,又用一天的时间爬上一个有70度角的大斜坡到达雪山湖。湖面飘满了浮冰,湖水冰冷刺骨,我仍毫不犹豫地下水了。在水温只有一两度的冰水里呆上近一个小时的工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愿意做的,但是这种探险满足了我的一种心理需要。”这样一种心理需要,或许就是未知世界对耿卫的诱惑吧。

  12年来,耿卫先后在滇池、洱海、泸沽湖、青海湖、天山天池、高黎贡山雪山湖、丽江九十九龙潭等湖泊和溶洞中潜水探险。云南省内的大小湖泊都被耿卫“潜”了个遍,澄江抚仙湖是他下潜次数最多的。近10年来,他先后在抚仙湖下潜了60余次,作了大量的观察和记录,以艰苦的探索揭开了抚仙湖水下古滇遗址的神秘面纱。

  一往情深抚仙湖

  对于家乡的抚仙湖,她的美丽神奇对耿卫更是充满了无穷诱惑。自从喜欢上潜水以来,耿卫已在抚仙湖下潜了60多次,而每一次对他来说都是一次对未知的探求。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潜水一定是一件非常刺激的事,而耿卫却告诉我们:“不需要太刺激,在水里一定要保持头脑的冷静,遇到情况才能去处理”。说起最初在抚仙湖潜水,他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讲了一件很惊险的事:“有一次在抚仙湖潜水,远远地我就看见相距500米远的湖面有渔民正准备撒网,没跟他们打招呼,我就下潜了。没过多久,我感觉一张慢慢收紧的网罩住了我。渔民看见我呼出的气泡很大,以为是条大鱼,就使劲拖网。当我露出水面时,眼前的情景让我至今后怕,因为渔民正准备用大铁钎叉鱼,这时他们看见我,似乎比我还害怕,他们以为我是一条什么怪鱼呢!!”最终虽然有惊无险,这其中的惊险和乐趣也许正是耿卫喜欢潜水探险的真正原因。

  从1991年到1994年,耿卫用了3年的时间完成了“抚仙湖潜水探险”的计划。也就是在1992年,他在抚仙湖东岸发现了淹没在水下的一些石板、石条,当地传说中消失的古城在他的脑子里一晃而过。也许是对神秘抚仙湖的好奇和职业的敏感,耿卫开始花费一年又一年的时间,收集资料、实地测量、提取物证,并用自己的水下摄像机进行实景拍摄,他相信湖底一定沉睡着一段逝去的人类文明。但是开始并没有人相信他,而贺杰是他惟一的支持者。2000年,他们一起潜入抚仙湖拍摄的录像带的内容被《春城晚报》报道后,抚仙湖底深藏的“古城”被公布于世。接下来才有了中央电视台的水下探秘直播。

  直播结束后,一度沸腾的抚仙湖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而耿卫却从没停止过对这颗高原明珠的守护和他挚爱的潜水运动。耿卫对抚仙湖水下每一处地形地貌都再熟悉不过了。对那些不曾浮出水面的景致,耿卫说起来如数家珍。在他的讲述中,我们也仿佛看到了更加美丽的蓝色水世界:在清澈的湖水里,丰盛的水草形成大片的水下森林,人可以像鱼一样在绿色丛林里自由自在地钻来钻去。孤山脚下的水域生长着奇形怪状的石头,有天然的拱形门,有自然雕琢而成的工艺品……那是一个神奇美妙的水下世界。

  将潜水进行到底

  问起耿卫对自己十几年来潜水的感受,他很坦然地说“开心!”。这两个字说出来很轻松,但却蕴含了一种一个人对自己喜爱的事物的追求可以承受任何酸甜苦辣的感情。

  对潜水的投入,耿卫没计算过已经花费了多少,只知道所有的存折早已作了投资。用耿卫自己的话来说,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所以在生活上他非常节省,不在家的时候,方便面和牛奶是他的家常便饭,而他还总是乐滋滋地对人说方便面真是好东西,方便又实惠。

  抚仙湖度假村是耿卫闲暇时最爱去的一个地方。这套二层的小别墅是度假村的老板以每年1000元的租金慷慨提供给耿卫进行潜水事业的。走进耿卫的这套租房,简陋的布置中却有几样特别的装饰让人耳目一新,那是重见天日的水底打捞物:石板、陶罐、贝壳,船只上的钟、铁锚、重60公斤的战舰上用的电话机,每一件都是他珍爱的宝贝。面对这些凝聚着岁月沧桑的宝贝让耿卫很欣慰,也很满足。

  碰上好天气,耿卫从来不放过到抚仙湖里潜水的机会。面对波光粼粼的抚仙湖,耿卫总有抑制不住的特殊感情和冲动。能在抚仙湖里潜水是他最开心的一件事,每次下水他总要恋恋不舍地呆上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在耿卫心里,每一次的下潜不只是单纯的游水,他总记得去看看依然静静地躺在湖底的石块、石条,用手一次次抚摸它们被青苔覆盖的历史。每次潜水回来,他都会非常亲切地对朋友说“我去看了看它们,太舒服了”。我们去采访时,正巧碰上耿卫从抚仙湖潜水回来,还带了一只螃蟹,他很认真地说:“我在水下特意看了一下,是公的才把它带上岸,要是母的就放生了”。

  今年32岁的耿卫,已有12年的潜水生涯,他对潜水始终执着。每次在度假村,大部分时间他是用来潜水和在电脑旁继续研究已发现的水下古建筑遗址。他说,他将一如既往、有始有终地探寻沉没在水底的答案。而将探险和潜水完美地结合使它成为一种职业是耿卫的又一个梦想。

  期待下一个新的秘境

  探险潜水占去了耿卫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他给予家庭的东西太少太少了,能够抽出一点时间陪陪妻子和女儿,是他生活中最大的幸福。

  耿卫有一个8岁的女儿,活泼可爱的小女孩3岁时就被他带到水下,从小就感受着蓝色水世界的神奇与瑰丽。每次说起在昆明读书的女儿,他脸上总是掩饰不住开心和幸福。小女儿总是对他直呼其名,而耿卫说:“我们相处得很好,是很好的朋友,只是觉得应该花时间多陪陪她”。而女儿也总把她的潜水员爸爸挂在嘴边,向同学们讲爸爸潜水的故事。耿卫成了女儿心中的偶像。

  耿卫在家的日子不多,在家里他最爱做的事就是看电视、看书、上网。在他的书柜里,收集了很多与探险有关的书籍,这些书里的秘密对他来说或许又是另一种陌生的诱惑和神奇的向往。央视的一场直播,耿卫和抚仙湖一样出名了。不过,他的脑子里装得满满的,只有探险和潜水,他期待下一次新的出击。(孔芸)
guava
2006-06-15 12:09:02
跟贴:这个地址http://news.tom.com/2006-06-15/001V/09530105.html

内容

央视明日探秘云南抚仙湖 古城之谜将揭开

http://news.tom.com  2006年06月15日 10时38分?来源:都市时报







潜水员和潜水装备




在水面上已经布置了浮标




潜水员每天都要下水训练

央视明天下水探秘抚仙湖

以“探秘抚仙湖,复原俞元古城”为主题的澄江抚仙湖二次水下探秘活动将于明天拉开序幕。昨日上午,央视水下探秘设备已经全部抵达澄江,探秘期间每天的论坛主题已经基本确定,部分专家也相继进驻抚仙湖水下探秘现场,水下探秘准备工作全部就绪,潜水选手们也在抓紧探秘之前的各种热身训练和体能测试,为掀开水下古城的神秘面纱做着坚实的准备。

潜水选手抓紧热身

二次抚仙湖水下探秘活动仍旧由中央电视台和玉溪市联合主办,旨在对抚仙湖水下古城进行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挖掘抚仙湖沿岸历史文化。 为了探寻抚仙湖水下秘密,展示抚仙湖历史文化,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海外中心和社教中心的工作人员50余人于近日陆续抵达抚仙湖,部分记者已在本月11日抵达澄江,对帽天山、大青鱼等抚仙湖周边的历史文化进行拍摄。

昨日上午,央视记者已经全部抵达澄江,水下拍摄设备及潜水员水下探秘设备昨天已全部抵达,云南大学文物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昆声等部分专家已经进驻澄江,对抚仙湖的历史文化提前进行了解。央视将以新闻报道和《走近科学》系列节目的形式,全方位展示抚仙湖水下探秘活动。

在央视积极准备的同时,潜水选手们也在抓紧探秘之前的各种热身训练和体能测试,为掀开水下古城的神秘面纱做着准备。水下古建筑群的发现者耿卫也在做着认真的准备,忙着确定此次水下探秘的一些技术性问题,调试设备,确保水下探秘活动万无一失。此次水下探秘的下水地点已经确定为东风旅游度假村,与前次探秘点相同,探秘范围则将视具体情况而拓展。

据悉,此次探秘以“探秘抚仙湖,复原俞元古城”为中心线索,结合抚仙湖水下探秘活动,拟采用空中飞艇、水下拍摄、声纳探测等特殊拍摄手段,挖掘和展示抚仙湖周边的各种谜团,考察探究抚仙湖周边文物古迹、神奇传说、历史文化、民族民俗等内容,再现古滇国的历史文化。此次抚仙湖水下探秘活动,将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十套和新闻频道播出。

业余选手要二次选拔

昨日下午,潜水选手们开始在东风旅游度假村海滩开始进行下水前的最后训练,穿上灰褐色潜水服的选手们看上去像一个个“蛙人”,他们在海滩上先对自己的潜水服和背后的空气压缩瓶进行检查,然后连续演练戴在嘴上的面罩,反复进行装取动作的训练,整个过程看上去快速协调,一丝不苟。他们时而潜入水中,手脚平伸,像一支利箭一样穿梭于水中;时而手脚翻飞,在水中做出反复旋转的动作,仿佛花样游泳选手一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据了解,昨日进行训练的潜水选手都是澄江抚仙湖水下古迹研究协会的专业潜水选手,通过央视公开招聘并通过选拔的业余潜水爱好者则将于今天抵达澄江,经抚仙湖水下古迹研究协会潜水专家进行二次选拔后,可以参加此次水下探秘,具体人数暂未确定,但知情人士透露,业余潜水爱好者的选拔人数将控制在10人之内。

探秘力助旅游升温

2001年6月初,央视与玉溪市联合主办了首次澄江抚仙湖水下探秘,媒体的聚焦和不时曝出的水下发现的各种猛料,抚仙湖在外界的知名度骤然提高,相应而来的是当地旅游的突然升温,旅游产业的发展被当地视为“朝阳产业”来进行规划发展,通过几年的培育发酵,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已让当地政府尝到了“甜头”。

根据澄江县旅游局的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2005年共5年间,前往抚仙湖旅游的人数增加了两倍左右,从70万、93.4万、113.53万、120.45万到了去年的127.46万,旅游收入则出现了1.43亿、1.89亿、2.14亿、2.76亿、3.41亿的数字变化。上述统计还未包括与抚仙湖接壤的江川和华宁两县。从玉溪市政府的统计数字也显示,曾经烟草业一枝独大的经济发展格局,非烟产业从去年开始首次过半,达到了GDP产值的61%,其中旅游收入的增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直接因素。

相关人士解读认为,数字的变化不仅表明了抚仙湖水下探秘为当地财政收入带了的直接的增加,也表明了抚仙湖应有的文化潜力和旅游价值并未充分发掘出来,近年的增值疲软就是一个最直接的证明。因此,二次抚仙湖水下探秘可以说是对当地旅游产业的添柴加油,考古只是一个直接的切入口。

有人认为,“只说探秘,避开考古”,这也许是当地政府一个聪明的尝试。从当地政府的视角看来,通过明天开始并为期1个星期的水下探秘活动,可以为该地赚足人气、发展旅游业,而考古的事,则再慢慢推进,视具体进展而开展下步的发展计划。

记者 张科
gavin@
2006-06-16 14:59:06
跟贴:那里的水深是多少?到目前为止没有私人到那里潜水吗?象这种活动能不能私人组织去潜呢?如果可以的话要和什么人联系呢?我这次很想去参加,但找不到联系人.不知道现在还可以参加吗?
小飞鱼
2006-06-28 21:51:23
跟贴:强的一米向往的很也!~~~~
          共1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潜水论坛  >>   []

最佳浏览: 1024x768像素 IE5.0+

网站设计: 黄晨辉 陈漪
题图摄影: 独鹂 杨波 陈漪
    北京潜水人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2000-2006 China Beijing Div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