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共1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
|
|
|
|
|
主题:[转载]真不简单~白芳礼
内容:
 白芳礼老人生前照片 老人在蹬车途中撩起衣服擦汗(1994年摄)。新华社发(李锦河摄)
 9月10日新华社记者在探望白芳礼老人。新华社记者李靖摄
 白芳礼老人生前照片 老人在蹬车间歇打盹(1994年摄)。新华社发(李锦河摄)
一位老人与300名贫困学生——退休三轮车工人白芳礼资助300名贫困学生的故事
新华网天津9月28日电(记者张严平、李靖)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的老人白芳礼。这不是神话: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而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惊异地发现,他的个人生活几近乞丐,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是一个零。
白芳礼您的生日是父亲节 一生辛苦无人能忘
家乡的那一次行程,让他在古稀之年开始了朝圣般的追求。 这是他弥留的一刻:干枯瘦小的身躯紧贴在床铺上,闭合的双眼深陷在眉骨间,胸腔里发出微弱的喘息声。他已经昏迷了19天。 轻轻地握起老人的手,在已经没有语言的时刻,我们渴望着用心去感受。奇迹竟在瞬间出现:老人慢慢地睁开眼睛,清亮的眸子直直地望过来,嘴里说出断断续续的字眼:「好……学……习……」一颗晶莹的泪水从他的眼角边溢出,手心间的温热朝我们暖暖地传来。 呵!老人一定是在幻觉中看到了他资助的学生。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学生,还有什么能让这位93岁的老人在生命即将谢幕的时刻唤起心底最后的记忆?! 1986年,74岁的白芳礼从天津回到家乡河北省沧县白贾村。这是一个让他悲伤而又牵挂的地方。小时候,他很渴望读书,可因家境贫寒,13岁便逃难到天津,做了一名卖苦力的三轮车车夫。解放后,他靠蹬三轮成了劳动模范,并拉扯大了自己的3个孩子。当他看着他们中的两个成了大学生时,高兴得落了泪。 眼下,人老了,又有政府每月发的退休金,他计划回家乡安度晚年。 他走在村子里,发现大白天到处可以看到正在干活的孩子。他问:「为什么不上学?」孩子们说:「大人不让他们上。」他便又找到大人问:「为什么不让孩子上学?」大人说:「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娃儿上学!」 这一晚,白芳礼一夜没阖眼。 白芳礼虽然没有什么知识,可他很喜欢知识,特别喜欢有知识的人。他常对人念叨一个理儿:国家要发展,知识为先。眼前家乡的一幕让他无法平静。难道能眼瞅着家乡就这样一辈辈穷下去?能眼瞅着那些没钱的孩子上不了学?不成! 第二天天一亮,老人便召集家庭会议,宣布了两件事:「第一,我要把这些年蹬三轮攒下的5000块钱全部交给老家办教育;第二,我要回天津重操旧业,挣下钱来让更多的穷孩子上学!」 74岁的白芳礼回到天津,重新蹬起了他蹬了大半辈子的三轮车。和以前蹬车相比,他现在感觉目标亮堂。他像是在圆自己的一个梦,这个梦他小时候做过却没能实现。现在,他要把这个梦扩展得大大的,要让它在更多的有梦的孩子身上变成现实。 每一个见过白芳礼的人,都会心酸。 他一年四季从头到脚穿的总是不配套的衣衫鞋帽,那都是他从街头路边或垃圾堆中捡拾回来的。他每天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有时在开水中加点酱油,那已是「美味」了。馋得厉害了,就在晚上睡觉时往嘴里塞块肉,含着品品滋味。 物质生活上压榨到最低点的老人,却把能量释放到最高度。一年365天,他没歇过一天。他曾在夏季烈日的炙烤下,从三轮车上昏倒过去;他曾在冬天大雪满地的路途中,摔到沟里。他曾因过度疲劳,蹬在车上睡着了;他曾多次在感冒高烧到摄氏39度时,一边吞着退烧药,一边蹬车。 更有不为人知的,由于年事过高,冬天骑车常憋不住小便,棉裤总是湿漉漉的,他就垫上几块布,照样蹬着车跑。 白芳礼生于1913年5月13日,属牛。有人说,他真是牛命,吃的是草,出的是苦力,挤的是奶。 他为了什么?对于一颗挣脱了世俗羁绊的心灵,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有人背地里说他是「高级神经」。 老人说:「我岂不知享受?可我哪舍得花钱!孩子们等着我的钱念书,我就只能节俭呗!」 这是一颗太阳的心,默默无言却灿烂炽热! 看到自己捐的钱能化为孩子们读书的甘露,他便有了无上的幸福 白芳礼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晚饭后抱着他那个小木盒子攒钱。一元、一角都要把它们展平、码好。他每个月最快乐的日子,就是蹬着三轮车去学校捐钱。儿女们的印象中,这样的日子老爷子总是像过年似的欢喜。 红光中学是天津唯一一所接收藏族孩子的学校。当白芳礼得知这些孩子大多数来自贫困牧区,心一下子就被揪住了。半个月后,他蹬着车来到学校,掏出话:「我是白芳礼。今后我要用蹬三轮的钱每月资助这些孩子们读书,别让孩子们委屈!」说着从口袋掏出900元钱。在场的人惊呆了!那全是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厚厚的一迭。 从1993年到1998年,老人资助了红光中学的200多名藏族学生,月月给他们补助,直到他们高中毕业。 白芳礼倾尽所能地把他的光和热洒向了众多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学生们从他那身上学到了感动和成长,让他收获了无上的幸福。 老人忘不了那一年他到南开大学给贫困学生捐款的一幕。当时,学校要派车去接他,他说不用了,把省下的汽油钱给穷孩子买书。他自个儿蹬三轮到了学校。捐赠仪式上,老师把这个事一讲,台下一片哭声。许多学生上台从老人那里领到资助的钱时,双手都在发抖。 一位来自新疆地区的贫困学生,功课优秀,没毕业就被天津一家大公司看中,拟以高薪聘用。这一天,他走上台激动地说:「我从白爷爷身上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和力量。我正式向学校、也向白爷爷表示:毕业后我不留天津,要回到目前还贫困的家乡,以白爷爷的精神去为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他深深地向白芳礼老人鞠了一躬。全场掌声雷动。老人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事后,老人对他的老友说:「我过得是苦,挣来的每一块钱都不容易。可我心头是舒畅的。看到大学生们能从我做的这一点点小事上唤起一份报国心,我高兴啊!」 这些年得到白芳礼捐助的大学、中学、小学以及教育基金等单位达30家之多。老人捐钱从不图回报,许多得到他帮助的学生并不知道他的姓名。他的快乐和幸福来自他那一颗太阳的心! 他坚守着自己心中的追求,就像战士坚守着战斗的高地。 1994年,白芳礼81岁。这一天,他把整整一个寒冬挣来的3000元辛苦钱交给一所学校后,校领导说代表全校300名贫困生向他致敬。这话触动了他:现今缺钱上学的孩子这么多,光靠我一个人蹬三轮车挣来的钱救不了几个娃呀! 他琢磨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把儿女家的门敲开了:「我准备把你们妈和我留下的那两间老屋给卖了,再贷点款办个公司,赚钱支教。」 不多几天,在紧靠天津火车站的一块小地盘上,出现了一个7平方米的小售货亭,里头摆着一些糕点烟酒等,当头挂着一块牌子——「白芳礼支教公司」。他对受雇的员工宣布:「我们挣来的钱姓「教育」,每月结算,月月上交。」 小售货亭让白芳礼增加了不少支教的财力,却一点也没有改变他蹬三轮的生活。他把售货亭交给伙计打理,自己照样天天出车拉活。他说:「我出一天车总能挣回二三十块钱,可以供十来个苦孩子一天的饭钱呢!」 为了在车站前拉活方便,他索性挨着亭子搭了个3平方米的小铁皮棚子,顺便在里头搭了一块木板算是「床」,棚顶上的接缝处露着一道道青天。夏天,棚子晒太阳后,温度达摄氏40度;冬天,放杯水可以冻成冰坨子。白芳礼就在这里住了整整5年。 「这老爷子怎么像个没家的人……」老人的儿女一直承受着某种误解的压力,他们对父亲有些埋怨。蹬着三轮闯荡了一辈子的白芳礼,骨子里却有大义与胸怀,国家与社会在他心目中有头号的位置。他对儿女们说:「我现在是有国无家,为了能给孩子们多挣钱,眼下就住这儿了!」 白芳礼像一个坚守战斗高地的战士一样坚守着他的追求。 然而,终于在那一天他感到了无奈。1999年,天津火车站进行整顿,所有商亭一律被拆除。望着转眼工夫被拆成一堆垃圾的「白芳礼支教公司」,老人哭了。他老了,腿脚没劲了,以后还指望用什么挣钱给孩子们读书呢? 那年冬天,老人蜷缩在车站附近一个自行车棚里,硬是给人家看了3个月的自行车,每天把所得的1角、2角、1元、2元的钱整整齐齐地放在一个饭盒里,等存满500元时,他揣上饭盒,蹬上车,在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来到了天津耀华中学。人们看到,他的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上已经被雪浸湿。他向学校的老师递上饭盒里500元钱,说了一句:「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老师们全哭了。 一颗太阳的心是不会熄灭的,白芳礼依然活在他的追求中。其后的岁月里他播洒下的阳光迸裂成一个更大的阳光的世界。 当白芳礼患病的消息传出,一批又一批学校的学生来到他的身边。他望着孩子们,泪水一个劲儿地流:「孩子们,等我病好了,我还要蹬三轮挣钱资助你们读书!」 然而,老人再也不能实现他的愿望了。他像流星一样划过,但却让自己燃烧着,给世界留下了最后的光芒……
|
|
|
|
|
|
|
|
跟贴:我们能向老人学些什么?我们应该作些什么?我们怎样看待我们的人生?
|
|
|
|
|
|
|
 |
宝藏藏宝 |
 |
2006-08-04 14:52:25 |
|
|
跟贴:这是最近最让我感动的文章了,看的我只想哭!看完文章后再看照片更让人心酸。
|
|
|
|
|
|
|
 |
金水平 |
 |
2006-08-04 23:57:25 |
|
|
跟贴:老爷子的故事看过很多遍了,但依然感动,一个古稀老人承担了本来是全社会和政府承担的责任,是官老爷们的耻辱,少不受教,老不安生啊!看来只有老百姓自己选择的代言人,才能真正为民服务。
|
|
|
|
|
|
|
 |
opendoor |
 |
2006-08-05 10:33:32 |
|
|
跟贴:有些人发光是为了照亮别人,有些人发光是为了让人看到自己。 深圳前一段时间大力宣传的丛飞也是个拿出所有的钱来资助他人上学的典型,但他的行为和老人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老人首先爱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先用自己的汗水养大了他们,让他们成才,然后才推已及人,而丛飞是知道自己老婆怀孕还要让老婆打胎的人;老人资助的许多孩子并不知道曾接受了老人的帮助,而丛飞知道自己生病后就一定要求曾接受资助的人要来看护自己,我并不认为他无私、博爱和真正关心他人,只不过他不贪财,他贪的是他人的关注和高高在上的满足感。 但无论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可以读书吧。
|
|
|
|
|
|
共1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