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August 5, 2025  
          共1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kerry
2003-07-24 11:10:12
主题:桃花水母现身昌平
内容:
近日,位于昌平区虎峪自然风景区内的虎峪水库内,发现了大量淡水水母。其水母形态极像桃花水母。昨天,记者驱车前往虎峪水库查看究竟。

  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记者来到虎峪水库,水库的水面有些浑浊,虎峪自然风景区旅游服务公司副总经理蒋灵芝告诉记者,这都是前天的一场大雨给闹的。

  负责看船卖票的李艳英介绍,“水里这种小东西从1991年就有过,谁也没把它当回事儿。”

  李艳英从1988年就开始在这里看船卖票。她告诉记者,这些水母在1991年时并不多,就是在水库边那么一点儿。后来,就渐渐地多起来了。今年不如去年多,去年多的时候,这水库的水面上密密麻麻一片。

  起初,她认为,这只是水库旁边山上的柳树和杨树飘下来的柳絮和杨树毛,所以,当时并没有在意。有时,划船的时候也顺便捞上来看一下,发现这东西黏糊糊的还能动。她觉得挺恶心的随手就扔回了水库里。她说:“这东西每年的5月份开始出现,到7月中旬就渐渐地变少了。一般只在连续的阴天时它们才游到水面,而且,水还要特别清澈才行。”

  昨天下午,记者在虎峪村村民何建华家里见到了这些水母。记者看到,水母大约有十来只,呈圆形,大的有五分硬币大小,小的像纽扣一样,通体透明,身体周边长满了触角。最引人注意的是,水母身体中间长着五个呈桃花形分布的触角状物体。水母在游动时,靠身体一伸一缩前进。何建华告诉记者,7月14日上午,他和朋友刘辉在虎峪水库钓鱼时,发现水面有几个白色的东西在游动,在好奇之余,他们用长棍和小罐捞上了这几只水母。

  这些水母究竟是否就是桃花水母,记者采访了正在北京开会的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聂品博士,他目前正在对桃花水母进行专项研究。

  聂品博士判断,出现在虎峪水库的这种淡水水母确是桃花水母。

  聂品博士认为桃花水母的真正价值在于科学研究方面。

  聂博士称,水母实际上是水螅体在某些情况下变成水母,在生物学上叫“世代交替”。水螅从无性繁殖,到水母的有性繁殖,再回到水螅无性繁殖的一个循环过程,这个生殖过程极具研究价值。



  ■背景

  桃花水母:其扇径仅10毫米左右,其身如伞,晶莹透明,柔软如绸,宛如一朵朵飘落水中的桃花。

  专家介绍,桃花水母是世界上最原始、最低等级的无脊椎动物。而无脊椎动物最早诞生于5.5亿年前。桃花水母身体仅由两层细胞构成,体内有一腔,为食物消化吸收之处,相当于其它动物的肠。

  桃花水母对水环境要求极高,水中不能有毒害物质,水温也不得高于35摄氏度。其体态晶莹透明,姿若漂浮在水面的桃花花瓣,在我国古代被称为“桃花鱼”,非常适合观赏。目前我国仅湖北、四川、河南、重庆、江苏先后发现活体桃花水母。江西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南昌青山湖曾经发现过,而后鲜有耳闻。

  由于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桃花水母已濒临灭绝。迄今世界上发现11种淡水水母,我国有9种,而桃花水母只在我国有零星发现。

  桃花水母是否珍贵

  有媒体介绍:桃花水母栖息于淡水中,被我国列入濒危动物红色名录,故极其珍贵。

  但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副所长聂品博士认为,它并不像人们所说的是“水中大熊猫”、“世界极危生物”。因为,“极危生物”是指那些分布有限,且数量极少的物种。而桃花水母,目前在我国的四川、山东、湖北、福建、贵州、浙江、江西、江苏等地的19个地点,都采到了桃花水母的样品,现在北京也出现了桃花水母,所以它不能被称之为“极危生物”。至于它被列入《中国红色名录》,聂博士称,他现在还没有见到。

■桃花水母■供图/江宏景

■圈中为水库里捞出的桃花水母■摄影/本报记者王卫

■虎峪水库



北京青年报 2003年7月22日
kerry
2003-07-24 11:13:28
跟贴:40只桃花水母  急送武汉研究


昨天,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两名专家专程来到北京昌平区虎峪水库考察桃花水母。

  昨天中午12点30分,两名专家乘车来到虎峪水库。记者见到,虎峪水库的水面已不似前天那般浑浊。经过一名当地人的指引,专家们在水库的拐弯处打捞出桃花水母。

  16点47分,专家们打捞上第一只水母。为了打捞上更多的水母,专家们不停地用手里的木棍搅动水面。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姚卫建告诉记者,水母多在早晨和傍晚时分上浮到水面,通过木棍的搅动,水母更容易露面。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不长的时间,就已打捞到40多只桃花水母。专家们将采集到的桃花水母一部分用福尔马林固定,一部分活体带回以供进一步研究使用。据专家介绍,目前,在我国发现的桃花水母有11种之多,但国际上认可的只有2种。昌平虎峪水库所发现的桃花水母究竟是什么种类,还有待于形态学和分子技术的鉴定。

  从目前的取样来看,桃花水母既出现在湖泊、河流等天然水体里,也出现在水库、水池等这样的人工水体中。至于桃花水母是如何进入这些人工水体的,还有待于专家们进一步研究。

  专家推测,桃花水母在这些地方的出现可能是水体里生物自身的显现,也可能是人为带入等因素的结果。作为研究单位,他们已经在全国各地采集到许多地点的桃花水母,这些样品的种类及其亲缘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论证。

  在记者发稿时,接到读者电话称,在怀柔水库也发现了类似于桃花水母形状的物种,但没有专家进一步证实。
springbird
2004-02-19 10:31:51
中国北京
chene_e@hotmail.com
跟贴:水质有明显改善 桃花水母重现重庆嘉陵江畔
新华网 ( 2004-02-18 13:30:07 ) 稿件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2月18日电(姚刚、张桂林)“春来桃花水,中有桃花鱼。浅白深红画不如,是花是鱼两不知。”这首古诗里提到的“桃花鱼”就是桃花水母,这种历史比恐龙还要早的漂亮的观赏水生物,近日在重庆嘉陵江畔大量出现。

在重庆市北碚区童家溪镇的嘉陵江畔,记者发现了桃花水母的身影,它们三五一组,正在翩翩起舞。细看之下,这种小动物呈透明伞状,中央是十字状金黄色骨架,大的直径2厘米,小的直径1厘米。游动时伞体收缩,边缘几百根微小触须纷纷蠕动。

桃花水母属于腔肠动物,出现时间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亿5千万年前,被称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同时,它又具备极高的观赏价值,它颜色各异,游姿美丽,仿佛水中的天使,堪称观赏水生物中的极品。

据当地人介绍,这里在数十年前就有桃花水母存在,一般在3月山上桃花欲开未开之际出现,时间延续7天左右。从10年前开始,这个地区的水母数量锐减,在5年前甚至见不到踪影。

西南师大生物学专家认为,桃花水母是一种对水质要求很高的水生物,对于水质的变化非常敏感,要求所处环境酸碱度平衡,氨态氮含量很低,是一种良好的水质监测生物指标。这次绝迹多年的桃花水母在嘉陵江畔大规模出现,表明三峡库区蓄水以来,随着长江上游水质综合治理的加快,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完)
badfroggy
2004-02-19 12:02:33
跟贴:谢谢分享! 对我来说水母是最有趣的一种水下生物。曾经多次在冷水中见到类似的水母, 有拳头大小。
badfroggy
2004-02-19 12:15:57
跟贴:有一次,在潜完水之后的safety stop, 发现处身于“水母粥”之中, 能见度之内的全都是水母,带有细细的略显红色的触须。当时水深7-8米, 一直到水面都有。在一个海湾,是下午, 阴天,水温10摄氏度左右。上船后一个潜水人发现在面罩上方皮肤被蜇, 细长的小小的红色肿起, 不严重。并且在湿衣上看到几条象细粉丝似的触须。
springbird
2004-02-19 12:50:10
中国北京
chene_e@hotmail.com
跟贴:同是“桃花水母”,对水温的要求也不一样,以前就知道长江里的桃花水母多数是在春天,2-3月份大量出现,而北京这里,不论是原来的王家园还是现在的虎峪,都是夏天才出现。
这种淡水里的水母好像都没有刺丝胞,不蜇人。
王家园的桃花水母一般在6月下旬开始出现(水温15摄氏度左右),到9月下旬消失(水温22摄氏度左右)。但是近两年由于水质变差水温上升,这种可爱的小生物好几年看不见了。

蜇人的水母,我见过最大的是在1999年10月在大连,水温18度左右,那次的水母最大的直径约有50cm,而且成群出现,它们看似游动迟缓,但是气势吓人,颇具威胁性,当时在教练的带领下躲闪水母,还真有点像《海底总动员》中的场景,呵呵。而且,哪怕是断了的水母触须蜇人也相当厉害~~~~深受其苦~~~
还有一次在烟台,2001年9月份,在去往北岛的船上,看见水里密密麻麻的水母,直径大概10cm左右,就在水面上漂游,很大一个水面看起来都变成白色的了。不过潜水的时候没有看到。
badfroggy
2004-02-19 17:09:06
跟贴:




下面的是短片视频中截下了的, 不大清楚:


渔夫
2004-02-23 23:23:45
01086545224
北京
xuyongduzhan@sina.com
跟贴:现在才发现!早在99年本人在王家园水库发现并抓回20多只,养在缸里,因为没有制冷设施,三天后死亡。所以一直找能养殖的方法。听我家老人讲西南联大时贵州遵义很多,并且很大,王家园的小的多。KERRY可否知道水生所那位专家来北京采样吗。真想知道详细情况。
dory
2004-02-26 09:56:01
跟贴:我是kerry。有关水母的具体的情况现在还不太清楚,我会留意这方面的情况,有报道会即使更新。相信在即将到来的夏季,这方面的消息肯定会再出现的。
          共1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潜水论坛  >>   []

最佳浏览: 1024x768像素 IE5.0+

网站设计: 黄晨辉 陈漪
题图摄影: 独鹂 杨波 陈漪
    北京潜水人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2000-2006 China Beijing Div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