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共3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
|
|
|
|
 |
richard |
 |
2006-11-28 16:43:02 |
 |
蓝色星球 |
 |
 |
|
|
主题:数码单反下水杂谈
内容: *** 最近有不少水下同仁来电、来函查询,说是在考虑上数码单反相机,可又总是不能咬牙决定到底步入哪家的婚姻殿堂,让笔者帮助拿主意。
这可真是难煞笔者也。面对色影武林帮派的血雨腥风,推荐谁?不推荐谁?总觉着脖子上架着好几把钢刀,寒气逼人。
不过,朋友有求,即便是刀山火海也要上啊。为了节省时间,现将一些粗浅的比较、意见归纳起来冒死贴出,仅供大家参考。
(说明:此贴完全是个人拙见,着眼点也是水下拍摄,而非专业的器材测评,更不是为哪家厂商进行商业宣传。)
(一)关于主流数码单反相机:
所以要谈“主流”,是因为考虑防水罩的选择会多一些。目前市面上主流数码单反相机不外乎N、C、O三家,加上后起之秀S家的a100。
N、C在陆地上历来都是龙虎相争、剑拔弩张的两大武林盟主(“盟主”本来不应该是两家的),据说各家产品都具有自己的特色: 人像方面C家略胜一筹。代表武器有D50、D80、D200等(限入门级到中档)。 N家凭借光学老铺的实力,在镜头的锐度方面颇有造诣。代表武器有350D、20D、30D、5D(限入门级到中档)。 而O家则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这反而练就了O家军的水下真功。代表作品有E300、E330。 有关各家器材的性能比拼,网上多如牛毛,各位有空可以慢慢搜搜看。
(二)水下为什么要上数码单反?
首先应该明确:水下拍照,单反不是must,用普通DC一样拍,但这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 其次,与胶片机相比,数码的容量大、即拍即看性、存储方便等优点地球人都知道。(“有多少爱都可以重来。”——胶片做不到,而数码可以做到。)
在我看来,拿数码单反下水的最大意义在于以下三方面: a. 镜头的可更换性——微距、广角、鱼眼都是水下摄影的题材领域,而“一机走天下”的小DC则很难胜任。 b. 优秀的成像性和表现力,也是相对于大多数小DC而言的。 c. 通过电缆线可实现TTL调光,获得最佳水下照明。
(三)数码单反下水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1)经济性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性价比”。 这里再重复一下:我们的着眼点是“下水”。 刚考虑上数码单反的朋友常常进入一个误区:目光只盯在相机、镜头的价格上面。 其实,“相机+镜头”的价格大约只占了一套“水下数码单反摄影器材”30%左右的权重!!! 一套“水下数码单反摄影器材”应该包括以下元素: a. 数码单反机身 + 镜头,(30%左右的权重) b. 相机防水罩 + 镜筒(镜头的防水罩),(40%左右的权重) c. 水下闪光灯,(单灯或双灯,20%左右的权重) d. 防水罩的底座 + 灯臂,(支架,5%左右的权重) e. 闪光灯连接线 + 分配器,(电缆或光纤线,5%左右的权重)
一般来讲,相机防水罩+镜筒的价格会相当于,甚至超过相机+镜头本身的价格。一位潜友半年前曾经兴高采烈地进了一套D200
,可至今还在陆地上坚持战斗,问其原因,“一套凑齐了下来还要再花2万5,太贵了”。目前,她正考虑进一台G7下水用。 也许有人会说“我可以不用灯,这些钱就可以省下来”,可要是那样的话,您何必还要上单反呢?
2)轻装性 除非我们住在海南岛或其他热带海岛,将所有器材往一辆皮卡或吉普上一扔,便可像传说中那样直接开车到海边,随时下水。 国内出去潜过水的大虾们都知道轻装的重要性。团体出行还好一些,单枪匹马出行时,重则被航空公司按超重罚款气死,轻则被自己的大包小包累得半死。 所以,除了在潜水器材的减肥上多动脑筋之外,摄影器材的小型化、轻量化也已经被我军的现代化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购买器材时,一定要兼顾性能/价格与体积/重量之关系。
3)配套性 o家的E300、E330都有原厂的配套防水罩,而且价格适中。 N家、C家虽然没有原厂防水罩,但其主力机型大多都有专业厂家为其生产的防水罩,如: 高档:Light&Motion、Subal等,价位在RMB20000以上。 中档:Sea&Sea、Aquatica等,价位在RMB10000-20000之间。 低档:Ikelite、10Bar等,价位在RMB10000以下。
在选择相机时,要充分考虑到防水罩、灯、线的配套性,武林各派的TTL协议都不相同,一定要弄明白之后再出手。
(四)最后
|
|
|
|
|
|
|
 |
阿螺 |
 |
2006-11-28 17:04:06 |
|
|
跟贴:感谢RICHARD不辞辛苦写了这么多。 RICHARD的片子也确实漂亮,看了以后让人心痒。我打算买的是N家 D200,因为已经有它家镜头了,最主要还是做陆地上拍摄的考虑。水下的现在还不敢想,一是太贵了,二是拍照以前得先把技术练练好,不然手忙脚乱的踢死一堆珊瑚,于心何忍哪。^-^ 但是现在又犹豫了,到底是N家还是0记呢。。。
|
|
|
|
|
|
|
 |
richard |
 |
2006-11-28 17:25:56 |
 |
蓝色星球 |
 |
 |
|
|
跟贴:订正: 原文中“人像方面C家略胜一筹。代表武器有D50、D80、D200等(限入门级到中档)。 N家凭借光学老铺的实力,在镜头的锐度方面颇有造诣。代表武器有350D、20D、30D、5D(限入门级到中档)。”C、N写反了,应该调换过来。
改为: “人像方面C家略胜一筹。代表武器有350D、20D、30D、等(限入门级到中档)。 N家凭借光学老铺的实力,在镜头的锐度方面颇有造诣。代表武器有5DD50、D80、D200(限入门级到中档)。”
|
|
|
|
|
|
|
 |
五月 |
 |
2006-11-28 18:57:47 |
|
|
跟贴:tiff格式确实是选择O的重要理由之一,配合adobergb使用后期调整非常的方便。O的色彩和镜头素质完全可以满足专业需求了。而且还很小巧。不惹人注意。需要的功能全都有。
如果银子体力不是问题,又是品牌发烧友,就nc,但千万别一个高档机身,配个民用级别的头,一镜走天下什么的。把镜头烧到位比烧机身要有效果的多,不过拿着这种机器回来只出6D的片子,太糟践东西啦。
|
|
|
|
|
|
|
 |
深海漫游 |
 |
2006-11-28 19:12:36 |
|
|
跟贴:问老孟一个土老冒的问题, 如现在再让你选的话:你挑e300还是 e330?
近来拜读了你网上不少经典“泡泡“和精美“片片“,开始中毒不浅, 要数数袋中碎银了!
|
|
|
|
|
|
|
 |
richard |
 |
2006-11-28 21:52:20 |
 |
蓝色星球 |
 |
 |
|
|
跟贴:呵呵,终于把漫游从深海勾引上来了。
答:当然是选择e300了。 但是e300目前已经停产,想要买的话,只能搜搜经销商的存货了。 O记的现役主打单反是e330。 前不久在欧洲上市的e400反响相当不错,明天又时间要专门聊聊这个。
|
|
|
|
|
|
|
 |
独处的鱼 |
 |
2006-11-29 15:46:12 |
 |
Dian |
 |
深圳 |
|
|
跟贴:有价值的毒性很大的帖子~~~ 老师发到磨房去吧,那里好多人嗷嗷待哺呢
|
|
|
|
|
|
|
 |
阿螺 |
 |
2006-11-29 15:58:33 |
|
|
跟贴:“但千万别一个高档机身,配个民用级别的头,一镜走天下什么的” 五月这话好象是在说我啊!
|
|
|
|
|
|
|
 |
深海漫游 |
 |
2006-11-30 00:46:32 |
|
|
跟贴:不好意思没憋住。。。
再问:主要是感光元件带来的差别吗?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老孟你会义无反顾的选E300。。。
|
|
|
|
|
|
|
 |
五月 |
 |
2006-11-30 09:25:06 |
|
|
跟贴:我觉得在颜色质感最接近胶片感觉,而综合性价比(陆地和水上)又最高的的各家相机中,最后胜出的是应该是E300。从镜头光学质量来说,O,M,P,N,C的顶级镜头随便选哪个都是无话可说的,主要看自己对品牌的忠诚度和认知度了.
阿螺同学,没错,就是说你呢,呵呵.
|
|
|
|
|
|
|
 |
richard |
 |
2006-11-30 12:32:54 |
 |
蓝色星球 |
 |
 |
|
|
跟贴:深海漫游老弟:
千万别憋坏了。 我觉得感光元件带来的差别应该算是最大的。 说实话,用哪家的武器都能上战场杀敌,关键是要用好,把手中武器的功能发挥出来。
如果主要是在陆地上拍摄用,那就真是无所谓了,各门派都有强机、牛头。 如果银子不是问题的问题的话,谁不想脖子上挂一台“大兔子”+“小白”站在大街上拉风啊?
但是到水下干活,尤其是对象我们这样囊中羞涩的人来说,需要考虑的因素便与陆地大有不同了(前面已经一一列举过,不再赘述)。 我选择数码单反相机主要是凭感觉,并遵循三条原则: 1)性价比 2)价性比 3)比性价。 其中的“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性”,而是看到拍出来片子的“感觉”。 我不是比机器,而是比拍出的片子。 原来用过尼康的胶片机,数码单反最初用过C家的入门机型,也摸过N家、C家的中、高档机型,但色彩上始终感觉不太够(水下),看了O家的E300、E1拍出来的片子,便被深深吸引。
当然,E300的确存在很多不足:对焦点少、高ISO噪点控制不好等等。但这些与那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色彩相比都是不足挂齿的。重要的是拍摄者能够扬长避短。
O记不久前在欧洲上市的E400便将4/3系统的优势发挥得更好。知到它体积有多小,重量有多轻吗?请看:
 左边是O记的E-400,右边是N家的D200
|
|
|
|
|
|
共3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