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gust 7, 2025 |
|
|
|
|
|
共1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
|
|
|
|
|
主题:[转载]上海紧急抢救23岁体长3.35米巨型中华鲟(图)
内容: 图为救助人员正在给中华鲟检查伤口。 孙欣 张海峰 摄

本报讯 (实习生 孙欣 记者 黄勇娣) 前天中午,一条体长3.35米、重达220公斤的巨型中华鲟在本市横沙岛南侧被渔民误捕受伤。经过两天一夜的抢救,到昨天傍晚6时,这条中华鲟已被转往中华鲟临时暂养基地进行长期救护。据悉,这是近20年来上海地区发现的最大野生中华鲟。
目前,这条中华鲟的伤势仍然严重。至于能否存活,有关专家表示:“现在还很难说。”这位专家说,中华鲟是我国独有的珍稀鱼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俗称水中大熊猫、长江鱼王,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有关报告曾指出,近年中国中华鲟的资源量(达到产卵群体尾数)已不足3000尾,且仍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减少。
据介绍,前天中午,横沙边防所两名官兵接到渔民误捕到中华鲟的报告后赶往现场,发现这条中华鲟已经伤势严重,现场人员即让鱼体维持正常体位,等待专家前来抢救。
当天下午5时30分,抢救先遣工作组赶到现场。全面检查发现,该中华鲟胸鳍基部严重充血,腹部伤口多达27处并出现充血;尾柄、尾鳍、臀鳍均大面积刮伤流血,部分位置腐烂并附着泥浆,鱼体后部还有5处旧伤,全身粗糙无粘液,体质十分虚弱。
专家组立即为中华鲟建了一个简易水池,并放入氧气泵供氧。同时,立刻对其进行外伤清洗消毒,并往体内注射能量、维生素和消炎药品。经过近1个小时的紧急处理,中华鲟的呼吸频率从原先的24次/分钟增加到29次/分钟,尾部也开始轻微出现摆动。专家对中华鲟实施24小时值班监控,观察其行为状态、呼吸频率,并详细记录水温、溶氧等水质指标,及时加注新鲜江水。
到昨天上午,中华鲟的体外伤已经明显好转,但因体质过度虚弱,病情还不稳定。
专家初步鉴定,这条中华鲟为雌性,推断年龄为23岁,估计是产卵后洄游至长江口被渔民误捕的。
来源:http://news.sina.com.cn/c/2007-01-20/090011045131s.shtml
|
|
|
|
|
|
共1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
|
|
|
|
 |
最佳浏览: 1024x768像素 IE5.0+ |
网站设计: 黄晨辉 陈漪
题图摄影: 独鹂 杨波 陈漪 |
|
北京潜水人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2000-2006 China Beijing Divers Clu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