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 August 6, 2025  
          共1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xixihaha
2003-08-22 13:55:27
北京
xixihahad@elong.com
主题:西沙群岛
内容:
今天突然想到如果要休年假最好的去处,想了半天,还是决定去海边,去潜水,在网上搜好的潜点时,突然西沙吸引了我,说最好的地方能见度能有40米!这是一些在网上相关的介绍: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之一,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这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岛屿群漂浮在5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美丽而纯净。
西沙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古代这里被称为“千里长沙”,是南海航线的必经之路。早在隋代,我国已经派使节经南海到过今天的马来西亚,唐代高僧义净亦由此到达印度。古代那些满载着陶瓷、丝绸、香料的商船在此驶过,因而这里又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由于远离大陆人迹罕至,所以西沙群岛四周的海水十分洁净,最高能见度达到40米。西沙有着连绵数公里的珊瑚礁,附近的海域有各种各样的海洋植物和鱼类,岛上栖息着众多海鸟。近年来,已经有不少旅游者开始涉足西沙旅游。
  到西沙去,潜水和钓鱼是最重要的两大娱乐。
关于潜水在三亚的介绍中已经谈到过,西沙由于水质更为洁净,环境保护得更好,因而在西沙潜水能看到更美的海底景观。所以到了西沙以后,尽量要选择水肺潜水方式,这样,诸多水底美景可尽收眼底。
钓鱼可以坐在岸边垂钓,这样一般能钓到一种红色的鱼;还可以站在渔船的尾部把串着白布条的大钓钩放进水里,船一边开,布条在抖,就会有鱼上钓,常常能钓到一米多长的大鱼。

  不知道你们看完后什么感觉,反正我是有点坐不住了,呵。好东西大家分享,推荐给你们:)
dodo
2003-08-22 18:13:38
跟贴:我以前也贴过一个网站,他们说可以代办西沙旅游,从海口出发好象2000多,在岛上两天。
不过我的积极性被朋友们打击了,大家都说会有难克服的困难,只好不想了。真要去的话,晕船是个大问题,据说狂晕十几个小时。还有到岛上并不能自由去其它小岛,那边是军事管制区。其实西沙有机场,要是开发旅游多好。
cy
2003-08-22 20:52:41
中国北京
跟贴:H.T(HDG+TW) 以前去过西沙,并写过一篇详细的《西沙潜水笔记》,在我们的旧版留言板里,
地址是:http://www.bjdivers.org/cgi-bin/guestbookold.pl?a_method=show&page=1850

转给大家看看:

姓名:H.T 来自:beijing
时间:2002年7月11日[14:50:51]
留言:汤、陈、独、韩、赵、何、欧孟,所有的23号食客,昨天晚上玩儿的真开心。为了感谢欧给网上不相识的“台湾人”查资料,送一个小号的中国结给你要不要?昨天几位朋友都对西沙潜水的事挺关心,我把当时根据笔记为北青报整理的稿件贴在这里(比见报的材料多),希望再去西沙潜水时,我们同行。

西沙潜水笔记
航向:西沙

  3月28日傍晚有船去西沙的消息是一位彼岸潜水俱乐部的朋友通知我的。于是我一早乘海航班机午前赶到海口。
  从海口美兰机场出来,乘车两个多小时到了清澜港。
  傍晚5:30,夕阳将落,我们乘坐的补给船启锚了。这条船平均每月一趟为西沙永兴岛运送补给,几乎是平民上岛的唯一交通工具。今天,上船的人很多,有一百来人,背风的甲板上都睡了人,其中有上岛的民工、探家归队的士兵,气象站轮岗的技术员。海渐渐地变得墨蓝,船头激起的浪花,淋在前仓口的七八头肥猪身上,引起它们的一阵骚动。浪击打着船舷,船越发摇摆的厉害,肥猪们很快便不叫,统统睡倒在甲板上。船上的喧闹也渐渐的静了下来。
闲来无事,我和船长攀谈起来,不久就很熟识了。见驾驶仓外有一个用螺钉固定住的小匣子,我便问:“里边是什么宝贝?”船长笑道:“这是海事时要扔掉的东西。”“海事?”“就是海难。”“这是黑匣子?”船长点头。“我有过一次海事,”他慢慢地说,“那是90年代初。那船上船员的素质真好,出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乱,没有一个人抢先逃生。我命令各就各位,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大家按照船长的指令放下三条救生艇,并用缆绳把小艇连接在一起,顺序离船。船员都离船后,船已开始下沉,当船长离船时,巨大的旋涡随着下沉的船体出现了,它把船和船长一齐扯向海底。“当时我的心里很静。”船长说。当船长游向海面时,旋涡又一次把他拖下海底。船长屏住呼吸,在水中慢慢摸索,他的手脚碰到了下沉的船体,于是他用双脚对准船体用力一登,身体似箭一般向斜刺里冲去,终于挣脱了旋涡,升上海面。那时是夜里两点多钟。“我顺风顺水慢慢地游,游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在水里摸到一节绳,我顺着绳子又摸,摸到了我那船上的救生艇,三条艇都在,船员一个都不少。我们那次海事没伤一个人。”船在海上又漂了六七个小时后获救。这真是个奇迹!
  夜半,船摇动得十分剧烈,躺在地铺上好像被人推来搡去。我睡不着,就起身登上甲板。甲板上漆黑一片,只有仓口的一盏灯亮得刺眼。我走进灯影,眼睛渐渐习惯了黑暗。低低的夜空疏疏落落出现几颗星,星渐渐多了起来,又被云遮挡了。海面闪过一点一片的磷光,稍纵即逝,是鱼么?风很大,撕裂开云层。我仰视星空,密密麻麻的星,似乎很近。
  船到达目的地西沙永兴岛的时间应该是上午八点半左右,因风浪大的缘故,迟了两个小时。为了保证当日潜水有足够体力,清晨看过日出,我进仓补了一觉。

永兴岛
  永兴岛是西沙群岛最大的岛屿,是中沙、南沙、西沙群岛的行政管理中心所在地。岛上有边防武警部队和海军驻军,岛上没有水源,人的饮水靠补给船运输,还有就是储存的雨水。雨水中缺少矿物,长期饮用会导致营养不良,所以岛上没有儿童。缺水和高温,使驻岛的人们常年大部分日子不能种植蔬菜。只有在补给船到来后的一段日子里,餐桌上才见得着新鲜蔬菜。
当船绕过一处残破的二战海上碉堡驶入港湾时,远远望见一艘我们的猎潜舰,在椰林的映衬下它显得格外威武,让人不由得想这片海域历史上的风风雨雨。
整整17个小时的航行。船靠上码头,人们陆续登岸,身着迷彩服的士兵依次检验人们的登岛证件。在他们身后,耸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石碑上红色的是国徽,绿色的是祖国的疆界。在去岛上唯一招待所的路上,一座近五米高的石刻题记,记述了郑和下西洋勘察南海诸岛、清初《海国闻见录》为南海诸岛命名、宣统元年广东水师奉命视察西沙群岛等历史事件。住处后墙外不远还有一处“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落款是“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张君然立”。
  上岛时我听一位士兵讲,永兴岛是珊瑚礁形成的岛屿,面积1.85平方千米;高出海底1.85千米;其形像个蘑菇,环绕“蘑菇柄”一周也是1.85千米。岛周海流情况复杂,潜海要多加小心。

潜海
  午后我和同伴租了一条两台发动机的船出海潜水。船行到岛东,浪就大了,水流乱而急。于是我们选择了一处洋流较平稳的水域作适应性潜水。船抛锚停住之后,我先下水浮潜,(即不用压缩气瓶,只使用面镜、呼吸管和脚蹼潜水),一来活动活动身体,二来观察一下水下情况。停船处水不深,只有6米左右,珊瑚很多,却没有发现鱼群。船工向岸的方向指着:“往那边鱼儿多得很!”就从船上递过BC(潜水用充气背心)、气瓶和压铅(均为潜水器材)。我在水中着装准备下潜,四块压铅应该够了。海上浪太大,人在水中很难保持平衡,好在这里能见度极好,可达到20米左右,水下情况清楚,于是我取头先式动作下潜(一般取足先式下潜)。
  下潜、排压(防止耳膜被水下巨大压力压破的技术),再下潜、再次排压——听着咕噜噜的气泡爆裂声,深度计显示水深10米。我停止下潜,向四周望望,到处都是茂密的珊瑚,不远的珊瑚礁上有一道狭长的裂隙,一大群鱼似受了惊吓,忙忙地游了进去。这是一种有两尺多长、体侧长着隐蔽的尖刺的很漂亮的鱼,摆着尾鳍,全身闪着好看的蓝绿鳞光。一群蓝色的小鱼从我前侧游入石隙深处;随后一种暗红色的鱼也游向那里;一对有黑和黄双色条纹的燕鱼游过来又游开去;又是一群背鳍后部闪着金黄色灯光的银色鱼儿游近了。朝不远的下方看,一个两尺多宽的车渠贝正把有绿色星斑的褐色彩裙展出壳外,当感到异样的水流时,微微合了一下,又打开了。耐不住用手去触摸的念头,我慢慢伸出手指,忽然想到有潜水员被巨蚌钳住腿足的事故记载,赶快住了手。这家伙,个子不算大,力气可是不小呢,它牢牢的附着在礁盘上,一旦夹住什么生物到死也不会放开。还是别冒险的好。又游了一阵,大约在船的左舷三百米开外,我又发现一道更大的裂隙,更多的鱼在这里悠闲捕食。一条条有红、绿、蓝、花纹的鹦鹉嘴鱼在贪婪地啃食珊瑚虫,这种鱼就是因为嘴巴酷似鹦鹉而得名。在一块凹进的礁石暗影里,一条蓝色嵌了黑白条纹的两寸长小鱼在有节奏地回旋舞蹈,它是一条小窿头鱼——有名的清洁鱼。每每有大的鱼游来它就凑上去,在那鱼的身上这儿咬咬,那儿咬咬,鱼儿身上的寄生虫是它的食物。大鱼一动不动地停在那儿,看起来挺舒服。当大鱼一身轻松地游走了,小家伙就重新起舞。这真是难得一见的场面!我还见到一种小巧的生物,是被叫作海蛞蝓或海兔子的那种小东西,不到一寸长(在水中视物都比实际尺寸大三分之一,这只海蛞蝓实际只有不到两公分长),鲜艳的蓝色衬着漆黑雪白,象宝石一样耀眼。我知道,这东西有毒,碰不得!
我只用了四块压铅,当气瓶里只有40公斤气压时我感觉有点发飘(气瓶里气越少浮力越大),我又勉强游了一会儿,由于已不能获得中性浮力,我只得浮上水面。船在一百米开外,我顶着风浪,向船的方向游去。

在永兴岛禁止岸潜
  次日凌晨,海上起了风浪,气象预报说,`风力5—7级,海上有6级浪。一早船长开始担心返航的事,而我想的是今天的潜水计划:七连屿,潜两瓶气。七连屿是永兴岛西南七个大小不一的珊瑚岛,岛上热带植物茂盛,雪白的沙滩环绕小岛,远远望去,像一串晶莹的绿宝石珠链。八点钟,我匆匆走上码头,想了解一下风浪的变化情况,只见昨天还是空荡荡的港湾里已经停泊了不少渔船,码头上看不见人影,只能听到风吹椰树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和远处海浪拍击堤岸的轰响。九点多,风小了些,浪依然很大,一条往七连屿去的机器船,才开走不到10分钟,又返回来了。船工说:往外走浪太大!看来只好在岛边潜水了。我们顶着烈日沿着一道防波堤把潜水器材和余下的气瓶搬到堤的尽头,准备从灯塔下边入水。这时,一辆军用吉普驶来,几位巡逻的武装士兵过来阻止我们,说在永兴岛边不准潜水。“可是我们办了上岛证啊!”士兵倒是挺耐心,说在岛上可以观光游玩、拍照钓鱼,不可以游泳潜水。但是只要离开永兴岛码头,周围的海域、岛屿,任何地方都可以潜水。

在风浪中
  我们必须出海!直到十点钟,我们终于找到一条答应带我们出海的船,条件是,只在永兴岛附近活动,浪大马上回港。十点半,我们出港,迎面又有船在进港。船一出码头,浪就明显大了,船开始摇摆。我们在一片远离浅滩急流的海域抛锚。船摇摆的更剧烈了,同伴在喊:快下水,我要晕船了!我匆匆披挂好装备,跳入海中。海面动荡的很厉害,并不比在船上好多少,我赶紧排掉BC中的空气,“紧急下潜”。人一下子被水流冲出十几米远,又被带回来,我不时借水流的力量朝下方游去,六米、十米、十二米,当压力表的指针停在接近15米时,水流平稳了。抬起头,轻轻打一下脚蹼,回到12 .5米深度。这是安全潜水的极限(在这个深度内潜水,上浮时不必作停留减压,不会得潜水病)。我看了一下太阳的方位,感到水正把我压向海底,忙往BC里充了一点儿空气,以保持中性浮力,向着太阳的反方向游去。
  前方出现一块巨大的礁石,上面一团墨色的海葵在水中摇曳,两条全身乌黑长着两颗银斑的小丑鱼在海葵中穿梭,一见我游近慌忙钻入海葵中去。我停在海葵上方不动,尽量屏住呼吸使气泡和声响消失,小丑鱼又出现了。
  我保持十到十二米的深度,在珊瑚丛中“巡航”,像一条大鱼静静地、间或吐出一片亮晶晶的气泡。这里海沟、裂隙很多,有的很宽阔,有的只容一人潜入,各种各样的鱼儿在礁石间穿梭,我只能大致分出有鹦鹉嘴鱼、鲽鱼、小丑鱼、燕鱼等几类,它们自由自在,有的在互相追逐,有的忙着捕食,有的一摆一摆地在水中产卵,把海水染成了一片乳白色。有些鱼过去我在海洋馆或在图书画册中看过,但更多的鱼却是第一见到,看着鱼儿悠然自得的样子。我突然想到那些远离大海、被囚禁在玻璃牢笼里、泡在调制的海水中,周围是水泥珊瑚、水泥礁石,每日被闪光灯频频打扰的鱼儿,它们也曾是这大自然家园中的美丽生灵啊!
  礁盘和垂直的石壁上长满珊瑚,有鹿角珊瑚、脑珊瑚、枝状珊瑚、灵芝形珊瑚,多种多样、数不胜数。因为是白天,珊瑚虫都在安眠,礁盘上无声无息,大多数珊瑚看上去呈灰绿或灰紫色,也有少数在尖端现出鲜明的天蓝、雪白或紫红色。我知道夜里这里将是一片绚丽的大花园。到这里夜潜一定很棒。
  阳光透过海面,投映出一个长长的黑影,一条细线伸向海床,一条鱼咬钩了,用力扭动着身体,甩着尾巴,被拉向海面。那是我的船。我潜海的这会儿,开船的小伙子已钓了好几条鱼。浪依然很大,船摆得呆不住人。我换了新的气瓶,喝了几口矿泉水,第二次下潜。
径直潜到十五米处,我开始寻找同伴呼吸的气泡。游了一阵,遇见了同伴小丁,他是顺着我呼吸的气泡寻来的。他有一架水下相机,我们一边游动,一边追着鱼儿拍照。因为气瓶已经用完,此次是我们最后的下潜,我们在水下互相拍照留念。在水下20米深处,我们沿着海沟游弋。不久他向我作出上浮的手势,又给我看他的气压表,50公斤压力,已经到了警戒点。我们决定返回。小丁的潜水三连表和我的不同,我的有压力表——显示气瓶内的气压、深度表——显示潜水深度、罗盘——用来帮助水下定位,他的三连表分别是压力表、深度表和潜水电脑。潜水电脑的功能很多,可以显示潜水的深度、潜水最大深度、减压时间、上升需要时间等等,挺专业的。由于我们在20米处停留时间稍长,潜水电脑显示在十米处需停留三分钟,小丁打手势告诉我:停留5分钟,OK。当我们浮出水面时,正好就在船边。定位准确。我解下压铅递给船上的小伙子,脱掉BC、脚蹼,翻身上船,随后小丁也上了船。倒霉的小丁,一上去就晕船了。
  傍晚,补给船起程返回海南。小丁说他还会组织人来西沙潜水,也许是夏天吧。“下次争取时间长些。”我说:“记住通知我。”
  又是一个难眠的夜。我的心飞回到西沙,七连屿、鸟岛……那些还没有去过的地方,那一片片清澄的海域。

我们只有一个西沙
  在西沙群岛能潜水的地方很多,除了永兴岛、七连屿,东岛、北礁也是潜海的好去处。东岛又称鸟岛,是白鲣鸟的天堂,岛周海沟三四十米深处,还能见到大型鱼类。由于交通不便和长期驻军,西沙群岛的环境受到很好的保护,没有污染,珊瑚、鱼类、贝类及自然生态保存完好,可以和世界上许多号称五星级的著名潜水地相媲美。
  在往西沙的路上,我不断听到要在西沙开发旅游的议论,在返回的船上又看到大量珊瑚礁鱼类被人用水箱成百上千地运往大城市出售。这让人感到十分不安。去年我到海南岛三亚潜水,看到不少地方水下珊瑚礁被人为破坏掉,水质变坏,珊瑚成片死亡,能见度5到8米,虽然后来听说这种情况被遏制住,但毁掉的却难以在短期内恢复。
  在国外的一些潜水地,规定游客不得从海中带走哪怕一片珊瑚、一只贝壳,也不准向海中丢弃垃圾,违者必受重罚。潜水者进行潜水活动须持有潜水执照,就象开车要有驾照一样。开发者、经营者对环境更是小心翼翼。因为珊瑚礁的自然修复是十分缓慢的,况且自然条件恶化了,等待珊瑚的只是死亡而不是自然修复。
  我们只有一个西沙,但愿对西沙的保护从开发的那天就开始,而不要做亡羊补牢的事。大海毕竟不是羊啊!

小结: 出行时间:5天(在西沙停两日)
身心消耗:*****
出行难度:****
景观等级:*****
出行费用:七八千元——乘飞机北京海口往返机票、租车海口至文昌清澜、乘船清澜至西沙永兴岛、租乘渔船出海、岛上食宿、租用潜水器材、办理保险、登岛证件(边境)

旅行提示:
1. 海上无风三尺浪,无论是否有晕车晕船的毛病都要准备“晕乘宁”一瓶。
2 .因空气极洁净,紫外线强度高,必须准备防水抗汗防晒霜。
3 .必须准备“蚊不叮”。本人带了一支“军旅霜”,对付叮咬和晒伤后的痒痛非常有效。
4.潜水是一项潜在危险很大的运动。如果你准备在自然水域潜水,为了自己的安全和充分感受潜水的乐趣,就一定要接受正规的潜水训练,获得水下行动的自由。
5.到西沙潜水,条件比较艰苦:出海船潜晕船,可能会影响体力;经常需要自己搬运器材,需要一定体力;某些海域,水下情况复杂,要严格依照潜水计划活动,限定活动范围。特别要有团队精神、基本的潜水技术和安全常识,以确保出行圆满成功。
springbird
2003-12-09 12:50:21
中国北京
chene_e@hotmail.com
跟贴:西沙水下考古

转载自: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02日 16:20 (编导:张利城)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西部,众多的大小沙洲和岛屿呈现出一派迷人的热带海域风光——清澈的水下是一座美妙的海底公园。然而,人们大多还不知道,美丽富饶的西沙海底,还深藏着大量的文物宝藏。

大象牙是古代异国的进口商品之一

  西沙群岛离海南最近,隶属海南省,1998年12月,在海南一个十分普通的小镇上,却来了一群特殊的人。

  这些古代沉船遗物,在渔民们眼里司空见惯,随捡随丢,只是受到考古人员的嘱托后,才顺便带回的。

碇石是古船木制锚的重要组件

  考古队员们雇用了二条渔船,并做好了一切准备,他们将在海上生活一个多月。这是中国水下考古队第一次远距离出海作业。

  十分不走运,考古船出发后不久,天气突变,风大浪高,附近也没有可避风之处,考古船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开进。

福建泉州宋代古船模型

  这个季节对考古作业十分不利。但在古代,恰恰是航船南下西洋的最佳时节。

  到了第二天,风浪仍不见减弱,考古船只好先来到西沙的琛航岛避风。已经有许多渔船先来到了这里。

搁浅的古船经过漫长的岁月,大部分船体已经被珊瑚沙渐渐覆盖,之后又被人炸开盗掘整个古船遗址像一片废墟,但考古人员仍能采集到不少完整的文物

  自人类开始驾舟驶向海洋,就始终伴随着沉船事故,海底堆积着异常丰富的人类文化遗存,因而国外有专家声称:世界最大的博物馆在海底,那么,西沙的海底又是个什么情景?

  风浪终于减弱,两艘考古船启锚出发了。

古沉船上散落下来的大批瓷器

  这次水下考古的主要地点是西沙的北礁,其次是华光礁,现在他们先驶往离琛航岛较近的华光礁。

  考古船和巨大的暗礁擦肩而过,不难想像,如果是古代帆船,该有多么危险。西沙的水下对古代航船可谓是杀机四伏。

海南潭门镇的渔民不断地从西沙海底带回大量的文物

  途经“银屿”岛附近时,水下考古队顺带进行了一次水下调查。“银屿”岛是一座沙洲,上面有临时居住捕鱼作业的渔民。

  考古队员们不断采集到许多古代沉船遗留的碎瓷片。

华光礁礁坪示意图

  不久,考古船到达了华光礁,大船谨慎地找到抛锚地点后,水下考古工作便紧张地开始了。

  考古队分乘四条小艇,在华光礁礁坪等处展开了探寻。考古队采用的是拖带搜寻法。珊瑚礁海域,海水清澈,在水下一眼就能看出几十米,考古队员只要戴上潜水镜,用肉眼观察就行了。

考古队员在北礁发现大量的画有图案的明代青花瓷器

  水下搜寻工作已进行了两天。考古队员开始不断地有了发现--这些无疑是散落的古代沉船遗物。这是否说明已经接近了古代沉船遗址呢?令人兴奋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毫无疑问,古代沉船遗址终于找到了。沉船上的瓷器全都倾倒在这里,散落的范围至少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看来,这艘沉船还不小。考古队员们兴奋的心情很快化为深深的遗憾:沉船遗址的中心已被炸开一个大坑,显然这处古代沉船已遭到了严重的盗掘。经过长久的海水浸泡,海生物已将木质船体和船上的部分装载物凝结成块,它也被盗掘者用炸药炸开。

美丽富饶的西沙海底

  整个古代沉船遗址像一片废墟,但是考古人员仍能采集到不少完整的文物。从遗址表面采集的文物,考古人员判定,这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沉船。虽然遗址惨遭破坏,但是所隐藏的历史信息并非荡然无存。

  水下考古工作紧张而又严谨地展开了。他们首先必须在遗址上确立一个范围,作为基准,进行测量绘图和摄影。遗址表面的记录工作完成后,他们根据经验和判断,决定在船体附近向下深挖。成堆的完整文物渐渐露出了它动人的面目。记录工作完成以后,一件件文物小心翼翼地离开了海底。

南沙茂盛的珊瑚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第一层文物发掘出水后,下面又出现了不同的东西。在西沙华光礁,在这艘南宋沉船遗址中共发掘出各种瓷器一千多件。

  出水的瓷器有不同的类型,而且每一种瓷器的重复率很高,这就可以确定,沉船是一艘远洋货船,它所装载的货物全是销往海外的民间日常生活用瓷。

铅块也是古代中国帆船远洋贸易的货物之一

  海上生活异常艰辛、枯燥,不过,考古队员能享受到一个特权,就是天天吃海鲜,当然这需要自己动手。夜间支上灯光,更是频频上鱼,有时用抄网就能捞上鱼来。

  有时考古队员来到岛屿沙滩上,一会就能摸到一顿美味海鲜。

宋代古船木帛双爪锚

  华光礁的水下考古,有了可喜的收获,现在下一个考古目标就是西沙的北礁,这也是是这次水下考古的主要目标地。

  北礁到了,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异常,然而这正是导致危难所在。只有在退潮时,才能看到水底突出的一些礁石,由于这里水下复杂险恶的暗礁给中外航船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中国政府于1980年专门修建了这座航标灯塔,然而,不幸的古代沉船仍然长眠在海底。

在古沙华光礁的南宋沉船遗址中发掘出各种瓷器一千多件

  搜寻工作开始了。在这里还不能完全使用拖带搜索,因为这里的水下许多地方起伏很大,礁块犬牙交错、沟谷纵横、地势险恶,考古队员必须背上氧气装备下潜搜寻。下到较深处,他们都要携带绳索用来和水面进行信号联络。

  在这处暗礁,考古队员发现了很多散落的铅块,这有可能是中国古代销往海外的货物。从来自1694年印尼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中国帆船贸易清单上,就可以看到这种货物的记录。

中国古代传统的木制锚

  这些铁皮显然是近代轮船的残骸。

  令人惊讶的是,在北礁的礁盘上古代瓷器碎片几乎随处可见,古船遇难后,海浪已将船上的货物打散,甚至连常来这里的渔民都认为,北礁是古代沉船的坟场。在散落的碎瓷片中,考古队员仍能采集到许多不同时时代的完整文物。海底的大量所见,让人想起了国际著名古陶瓷学家三上次男的话“古代东西方的文明交流是写在中国陶瓷上的,当时的中国茶叶喝了、丝绸烂了,抹去尘埃,昔日的中国陶瓷依然熠熠生辉”。

中外远洋航船必经之地的北礁,在古代航海人眼里充满了恐惧,被视为“鬼门关”

  与华光礁的发现不同的是,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画有图案的明代青花瓷器。从北礁采集的大量瓷器中,有来自景德镇,也有来自浙江的产品,但为数最多的还是来自福建不同地区的古窑,而且从采集的地点看,也不只是一二艘沉船的货物。

  一名队员发现礁石上有一个弧形的突起物,当他剖开表面的海生物时,惊喜地发现,这是一根大象牙。

  不久,考古队又有了新的发现。这可不是普通的石条,而是古船锚的一个组成构件,称为“碇”。在西沙北礁,考古队员竟然连续发现了四根锚碇石,这些用花岗岩打制而成的锚碇石,全部是来自福建。

  历时39天的西沙水下考古调查发掘,仅仅是个开始,在这片辽阔的水域下,众多的沉船遗址构成了一座宏大的水下博物馆,等待着考古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发现。
          共1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潜水论坛  >>   []

最佳浏览: 1024x768像素 IE5.0+

网站设计: 黄晨辉 陈漪
题图摄影: 独鹂 杨波 陈漪
    北京潜水人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2000-2006 China Beijing Divers 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