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共2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
|
|
|
|
 |
kevin |
 |
2008-07-10 11:28:46 |
 |
Beijing |
 |
 |
|
|
主题:秦岭细鳞鲑
内容:
|
|
|
|
|
|
|
 |
kevin |
 |
2008-07-10 11:33:11 |
 |
Beijing |
 |
 |
|
|
跟贴:

|
|
|
|
|
|
|
 |
cy |
 |
2008-07-10 11:58:37 |
 |
中国北京 |
|
|
|
|
|
|
|
|
|
|
|
|
|
|
|
 |
dodo |
 |
2008-07-13 19:51:27 |
|
|
跟贴:嘎嘎,淡水小猫鱼也很有意境啊 ^o^
强烈期待小吴哥开讲座啊
|
|
|
|
|
|
|
 |
cy |
 |
2008-07-21 10:25:48 |
 |
中国北京 |
|
|
跟贴:小吴哥怎么没下文了?来点文字介绍一下吧。。。。
|
|
|
|
|
|
|
 |
kevin |
 |
2008-07-21 17:18:53 |
 |
Beijing |
 |
 |
|
|
跟贴:抱歉!仍在学习阶段,只好转发点儿基础资料供参考。
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属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俗称:花鱼、梅花鱼、金板鱼、闾花鱼、五色鱼、闾鱼。英文名:Qinling lenok 。
濒危等级:易危。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体长纺锤形,稍侧扁。头钝,头背部宽坦,中央微凸。吻不突出或微突。口端位,下颌较上颌略短,上颌骨后端达眼中央下方。上下颌、犁骨和腭骨各有 1行尖齿。舌厚、游离,舌齿约10枚,排列呈“∧”型。眼大。鳃孔大。鳃膜不和峡部相连。鳞细小,侧线完全、平直。背鳍短,外缘微凹;脂鳍与臀鳍相对;腹鳍后伸不达肛门,鳍基部具1长腋鳞;尾鳍叉状。幽门盲囊65-75个。体背部暗褐色,体侧至腹部渐呈白色,体背及两侧散布有长椭圆形黑斑,斑缘为淡红色环纹,沿背鳍基及脂鳍上各具4-5个圆黑斑。
为冰期自北方南移的残留种。属冷水性山麓鱼类。生活于秦岭地区海拔900-2300米的山涧溪流中,水流湍急、水质清澈、水底多为大型砾石处。 秋末,在深水潭或河道的深槽中越冬。除洪水期,很少在平原干流中见到。为肉食性鱼类,幼鱼主要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成鱼除摄食鱼类外,也食被风吹落的陆生昆虫。摄食时间多集中于早晚前后,阴天摄食活动频繁,全天均可见到。最初性成熟年龄3+-5+龄。性成熟个体于2-3月产卵,产卵场多在浅水砂石底处。产卵水温低于10℃。绝对怀卵量为2670-4510粒。卵沉性,一次排完。
秦岭细鳞鲑为我国所特有,仅分布于渭河上游及其支流和汉水北侧支流?水河、子午河的上游的溪流中。常见个体多为150毫米左右,最大可达450 毫米。由于产区渔业生产极为落后,毒、电、炸的现象却非常严重,致使在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人口较多的地区,资源量急剧减少,所能见到的也多为2+-3 +龄的未成熟个体,在海拔1200米以上人口稀少地区尚有一定数量。
|
|
|
|
|
|
|
 |
cy |
 |
2008-07-21 17:22:15 |
 |
中国北京 |
|
|
|
|
|
|
|
|
 |
kevin |
 |
2008-07-21 17:34:45 |
 |
Beijing |
 |
 |
|
|
跟贴:想提的一点:
可能有细心的朋友已经从上面最后一段的文字当中看到,有很多学者同样将多数水生生物视为“渔业资源”,即使是国家极保护野生动物也不例外。
|
|
|
|
|
|
|
 |
dodo |
 |
2008-07-27 14:28:07 |
|
|
跟贴:小吴哥在水下没用闪灯?还是现在的TTL控制已经如此精准了?自然光的优势表现无遗啊,真好!
1200海拔不会已经是冰水了吧?在水里猫多久才能看到一条?强烈期待摄影讲座啊!!!
|
|
|
|
|
|
|
 |
kevin |
 |
2008-07-30 10:48:08 |
 |
Beijing |
 |
 |
|
|
跟贴:上面两张都用了灯,虽是TTL,但还是在进行了小小的调整。水温还不算太低,13度到18度之间,5mm+带帽背心,一两个小时还是撑得住的。山涧里有一些鱼,只是有些怕人,要花些时间。
|
|
|
|
|
|
共2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