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共1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
|
|
|
|
 |
cy |
 |
2010-01-19 17:56:16 |
 |
中国北京 |
|
|
主题:【转】海蛞蝓可生成叶绿素似为动植物混合体(图)
内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5日 07:51 新浪科技
 海蛞蝓似乎是动物与植物的混合体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15日消息 据《生活科学》报道,最新一项研究发现,通体碧绿的海蛞蝓(sea slug)似乎是动物与植物的混合体——这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可生成植物色素叶绿素的动物。
海蛞蝓看上去从其吃掉的藻类身上获取了令这种技能成真的基因。利用“窃来”的基因,它们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利用这一过程将阳光转化为能量。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生物学家西德尼-皮尔斯(Sidney Pierce)说:“这种海蛞蝓可以在不吃东西的情况下,生成含有能量的分子。”
皮尔斯20年来一直在研究这种正式名称为“Elysia chlorotica”的独特生物。他于1月7日在西雅图召开的综合与比较生物学学会的年会上公布了自己的最新研究发现。《科学新闻》杂志最早对这项研究做了报道。皮尔斯在接受生活科学网站采访时说:“这是我们首次发现多细胞动物可以产生叶绿素的案例。”
通体碧绿的海蛞蝓生活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和加拿大的盐碱滩。除了生成叶绿素所必需的基因外,它们还“窃取”了称为叶绿体的细胞器,利用其实施光合作用。同植物一样,海蛞蝓的叶绿体借助叶绿素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因此就没了通过吃食物以获取能量的必要。皮尔斯说:“我们收集了一些海蛞蝓,在水族馆养了几个月。只要我们能一天12小时让阳光照射进来,它们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也能存活。”
研究人员采用放射性示踪剂以确保海蛞蝓确实是通过自身力量生成叶绿素,而不是从藻类身上窃取的这种现成的色素。事实上,海蛞蝓几乎完美地吸收了这种遗传物质,将其遗传给下一代。这些海蛞蝓的后代同样可以生成自己的叶绿素,不过,在吃掉足够的藻类以获取必要的叶绿体之前,它们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叶绿体是海蛞蝓凭借自身力量所不能生成的。海蛞蝓这一成就堪称壮举,科学家迄今尚不清楚这种动物是如何盗用所需要的基因的。皮尔斯说:“一个物种的DNA进入另一个物种体内肯定是有可能的,这些海蛞蝓就是典型例证。但具体机制尚不得而知。”(孝文)
|
|
|
|
|
|
|
 |
cy |
 |
2010-01-19 18:01:23 |
 |
中国北京 |
|
|
跟贴:英刊评最怪异动物:能光合作用的海蛤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2日 09:24 新浪科技
 能光合作用的海蛤蝓
发现时间:1870年
这种海蛤蝓学名为“Elysia chlorotica”,身体呈亮绿色。它以海藻为食,能够吸收其叶绿素并偷盗一些植物基因,从而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为自身能量。一种可能是,当海藻在海蛤蝓体内消化时,它的关键基因和叶绿体一起被摄取进细胞。然后,这些基因被融入海蛤蝓自己的DNA,容许海蛤蝓自行生成必要的蛋白质,让叶绿体继续工作。另一种解释是,海蛤蝓体内的病毒把海藻的DNA传递给海蛤蝓。但拉姆弗和她的小组还没有发现相关证据。另一个惊人的发现是,研究者在海蛤蝓的性细胞中发现了海藻基因,这说明光合作用能力有可能遗传至下一代。研究人员猜测,海蛤蝓从食物身上还获得了更多的光合作用基因,但这些植物基因如何在海蛤蝓的细胞内继续工作,科学家们一直没有找到答案。(刘妍)
原帖地址:http://tech.sina.com.cn/d/2009-05-22/09243115769_2.shtml
|
|
|
|
|
|
|
 |
dodo |
 |
2010-01-29 13:42:13 |
|
|
跟贴:这个绝对牛的,以后咱们也学学,每天晒晒太阳就饱了,省得吃饭了 :-)
|
|
|
|
|
|
共1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