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共1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
|
|
|
|
 |
大嘴 |
 |
2013-02-28 16:12:20 |
|
|
主题:新人大嘴报道,各位前辈好!:-)
内容: 我原先一直混迹在绿野户外网站,网名也叫大嘴,意思是大嘴吃八方,经常进行参加爬山、穿越、游泳横渡等活动,在2001年一次去英东游泳馆游泳的过程中,偶然看到游泳馆里面潜水俱乐部(好像是龙缘)的店面,从而进行了我人生中第一次在英东游泳馆5米深跳水池的潜水体验,在潜导简单的教了配置耳中衡等基本动作后,使我在水下感觉相当良好,从而向往着能够真正在大海里像电视里潜水员一样畅游海底,观光海底生物。 但由于工作、家庭原因一直未有合适的时间,直到2012年12月去海南三亚旅游,在加井岛真正的在海里潜了一回水,看到了一些海洋生物就在自己身边游动,感觉相当的兴奋,但唯一遗憾的是由于没有潜水员证,所以此次潜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潜水,而是我只穿潜水衣、佩带水肺装备、不允许带脚蹼,由潜导拖着我进行下潜,我不能随意活动,想去哪儿只能指,然后由潜导拖过去,就这样我也感到很兴奋,也越来越喜欢这项运动。 在2013年2月春节期间我去马来西亚沙巴亚庇旅游,在沙比岛进行了一次真正的海底自由潜水,在海底由潜导带着我跟着潜到了水下9米多深,看到了海葵、小丑鱼、海胆等多种海洋生物,比在海南那次潜水时的海洋生物多多了,在码头上看着有潜水证的都是坐船到深海进行潜水(我是由潜导带着从岸边下海的),真是羡慕死了,从此中了潜水的毒,所以计划在今年或明年年初去马来西亚沙巴仙本那或泰国涛岛(龟岛)考PADI OW和AOW潜水员证,现在正自学从网上下载的PADI OW和AOW潜水课程。要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到时还要向各位前辈请教。 希望有机会能跟志同道合的前辈们一起去蔚蓝的深海里自由的潜水,期待ing!!
|
|
|
|
|
|
|
|
跟贴:大嘴你好,欢迎加入潜水爱好者大家庭,能看出来你是非常喜欢潜水,有机会我们一起去潜水,学习当中有任何问题,欢迎提问,大家会给你提供帮助的。等你学成的好消息
|
|
|
|
|
|
|
 |
北京潜水人 |
 |
2013-03-02 11:55:43 |
 |
 |
|
|
跟贴:大嘴你好!我们这里也很多人喜欢户外呢,说不定哪天会遇到相识的朋友! 三亚潜水体验回来,跟多的人是害怕得再也不愿潜水了,很高兴看到你的激情没有在那里被浇灭,也希望三亚的体验潜水能真正的规范起来,让更多初次接触潜水这项活动的人能喜欢上潜水。 有啥学习或旅游上的问题,尽管在这里问吧。p.s.前面回你的Tan也是潜水教练哦,哈哈
|
|
|
|
|
|
|
 |
大嘴 |
 |
2013-03-04 09:54:17 |
|
|
跟贴:谢谢Tan教头和北京潜水人,终于找到家了,期望参加网站的活动,和潜水前辈交流一下。:)
|
|
|
|
|
|
|
 |
北京潜水人 |
 |
2013-03-04 21:53:15 |
 |
 |
|
|
跟贴:不客气~~~你看书看得怎么样了?有啥问题尽管提哈~~
|
|
|
|
|
|
|
 |
大嘴 |
 |
2013-03-06 17:16:58 |
|
|
跟贴:PADI OW课程我刚看到第三单元,关于海浪部分的,有点抽象,慢慢理解吧,第一、二单元单元主要是常识部分,动作部分我还在游泳池练习了一下水下面镜排水和呼吸管排水,感觉不难,装备部分只能带实际学习装备组装时再熟悉了。:-)
|
|
|
|
|
|
|
|
跟贴:理论课学得怎摸样了?测验通过了吗?下水了吗?
|
|
|
|
|
|
|
 |
大嘴 |
 |
2013-04-01 19:14:14 |
|
|
跟贴:谢谢Tan教练关心,:-)一直没进这个主帖,所以刚看到您跟的帖子,抱歉啊!
我现在理论课都看完了,就是没有实际操作,只是理论已经有影像了,具体到使用上还得长熟悉。水下象面镜排水、呼吸管排水技术我在游泳的时候都练习了一下,我游泳技术在业余选手中还算可以,像自由泳、蛙泳都没问题,而且我经常去游泳,所以面镜排水、呼吸管排水技术感觉没问题,就差在真正的海底里做这些技术动作不知有没有心理障碍了:-P。其他的技术动作必须有水肺装备才能练习,我暂时也练不了。
我在学理论课时有两个问题还要向Tan教练请教一下。
第一个问一个关于潜水时配重配置多少的问题? 潜水时配重配置方法是:1、带着所有装备和你预估的重量需求下水;2、把调节器放在口中,停留在水面上,排出浮力调整装置里的气体并且维持正常呼吸。随时准备踢水或扶住某样东西以防配重过多;3、你的身体应该漂浮到眼睛的水平和水面一致。如果不是这样,增加或减少铅块直到正确为止。计算所需重量时,你可以拿着铅块,然后调整配重系统;4、最后检查一次,然后吐气。这时,如果你的配重正确,你将会慢慢下沉。 以上配重配置我认为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应该是正和好的,不轻不重,正好能达到中性浮力。 但如果考虑充满气的气瓶用光之后产生的浮力,要再增加一点重量(通常是2公斤/5磅左右)。以抵消气瓶中的空气几乎用完产生的浮力,以达到中性浮力。 这时的配重配置我理解是多了这2公斤/5磅左右的重量,怎样配置来抵消这2公斤/5磅左右的重量来达到中性浮力? 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知对不对,请各位前辈指正,我理解是不是这时将浮力调整装置(BCD)充相应的空气来抵消这多出的2公斤/5磅左右的重量,以达到中性浮力。待气瓶中的空气几乎用完产生浮力后再将浮力调整装置(BCD)充的空气排出,来达到中性浮力。
第二个问题问一个关于休闲潜水计划表的问题: 1、第一次潜水到20公尺/ 70英尺处停留29分钟, 第二次潜水到14公尺/ 50英尺处停留40分钟, 请问,两次潜水之间的最短水面休息之间是多少?
第一次潜水压力等级是M级,第二次潜水对应的压力等级是P级,到表一、表二后M级和P级交叉处没有水面休息时间,那怎么确定这两次潜水的最短水面休息时间?
2、依据休闲潜水计划表,每次潜水10米,在水底潜30分钟,都在水面休息时间30分钟,是否能在一天内按此深度及水面休息时间进行无限制次数的潜水?
|
|
|
|
|
|
|
|
跟贴:大嘴你好
你是在自学潜水吗?虽然你的游泳不错,但是并不表示你能处理潜水当中的所有问题,还是有风险的。 你理解的关于配重的问题,需要注意几点 1.穿上装备、带上将要带下水的设备、BCD充气一半左右入水 2.BCD的气全部排空时,深吸一口气眼睛能和水面一致,吐气下降。这时的配重是合适的配重。 3.要靠虑到潜水后气瓶内气体的消耗问题,我们使用的是开放式的呼吸器,呼吸后的空气会排入水中,我们平常使用的气瓶是11升的,一般情况下气体充填压力在200bar,空气的密度大约在每立方米1.2k左右,要求空气要保留50bar,这样算下来空气被消耗的重量大约在2kg。 4.如果刚才的测试你是使用压力为200bar的气瓶,你就要在刚才的配重基础上增加两公斤了,如果压力不到200,做个换算就可以了。 5.下水时这部分多出的重量的确要靠给BCD充气来抵消。
|
|
|
|
|
|
|
|
跟贴:关于第二个问题 1.不需要停留 2.计划表是一个粗略的数值,计算上来看从第五次后数值在重复,只是巧合,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
|
|
|
|
|
|
 |
大嘴 |
 |
2013-06-01 20:48:52 |
|
|
|
|
|
|
|
共1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