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共1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
|
|
|
|
 |
more-or-less |
 |
2004-07-01 15:21:23 |
 |
沙姆沙伊赫 |
 |
 |
|
|
主题:能见度vs透明度
内容: 在潜水中,经常用到“水下能见度”一词,望高手能明示: 所谓“能见度”的定义和“透明度”的定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和存在的相互关系。 谢谢!
|
|
|
|
|
|
|
 |
dodo |
 |
2004-07-01 19:27:48 |
|
|
|
|
|
|
|
|
 |
kevin |
 |
2004-07-01 22:26:58 |
 |
Beijing |
 |
 |
|
|
跟贴:就是黑墨水vs蓝墨水吗!
能见度(Visibility):正常人视力能将大小适度的目标物从背景中区别出来的最大距离。 气象能见度指在白昼,以地平线附近的天空为背景,正常视力能看到和辨认出大小适度的,黑色目标物的最大距离。以公里为单位。它与大气消光系数σ构成单因子函数关系。即 L=3.912/σ 由此可见,能见度是表征大气光学特性的常用物理量,与航空交通、军事行动等都有直接关系。气象上观测有效能见度,指测站四周视野中二分之一以上的范围都能看到的最大水平距离。 能见度的观测方法,气象部门以目测为主,在白天,选择离观测点不同距离的目标物作为估计能见度的依据;夜间则选取测站周围一定亮度的固定灯光作为目标灯,用来估计灯光 能见度,然后依据灯光强度再换算成白昼条件下的能见度。用仪器测定能见度的原理分透射型和散射型两种,透射型仪器的光发射器和光电接收器安置在同一侧,在已知长度基线的端头设置光反射器,接收器接收经大气衰减后的后向反射光束,根据反射光强度可以算出能见度,这种仪器普遍用在机场测定跑道能见距离;散射型仪器是从发射光束的一个取样空间中,测量其散射光强度,它与能见度有关,适用于雾天或非固定观测平台中使用。
透明度(Transpareney) 1.指物质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在矿物学中,根据矿物的透光程度,大致可分为三级 (1)透明,如水晶、冰洲石等。(2)半透明,如辰砂、闪锌矿等。(3)不透明,如方铅矿、 黄铁矿、石墨等。 2.水质的指标之一。用以表示水的清澈程度。实验室内测定时,用管底有标准符号、管壁 有刻度的玻璃管,将水样注满,随后迅速放水到肉眼通过水层恰好看清管底符号为止。即用 这个水柱的高度(厘米cm)表示水的透明度。野外测定时,一般用直径30厘米的白色圆盘 在背阴处沉入水体中,圆盘从视线里消失时的深度(米m),即表示该水体的透明度。
|
|
|
|
|
|
|
 |
more-or-less |
 |
2004-07-02 08:53:29 |
 |
沙姆沙伊赫 |
 |
 |
|
|
跟贴:能否说的再通俗一些,譬如两者之间什么样的关系。按我有限常识理解,透明度与能见度应该是成正比,即透明度越高,能见度也越好。那么,他们之间到底啥关系呢,换言之,如果海水的透明度为n米,其能见度又是多少米呢?
|
|
|
|
|
|
|
 |
more-or-less |
 |
2004-07-02 08:59:04 |
 |
沙姆沙伊赫 |
 |
 |
|
|
跟贴:“大小适度的目标物”——如何确定?按我的衡量标准,Wally的身材可谓大小适度,在红海中100米以内我能看见他,100米以上不敢保证。红海这纯蓝墨水的能见度或透明度够意思了。
|
|
|
|
|
|
|
 |
richard |
 |
2004-07-02 17:57:05 |
 |
蓝色星球 |
 |
 |
|
|
跟贴:(先干咳两声) 猫老:您的问题实在是高,所以兄弟也破例斗胆在此切磋一下,请各位准备好板儿砖。
通俗地讲地话,不妨可以这样地来理解: “能见度”或叫“可见度”(Visibility)是:就人的视觉与光线的关系而言地。 “透明度”(Transpareney)是:就物质本身的特性而言地。
(再清清嗓子) 譬如:即使是在同样的气象条件下,白天的能见度肯定高于夜晚的能见度(当然啦,沙尘暴或下雹子的天气除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在白天看到30米外的Wally,而夜潜时只能看到10米外他的手电光亮。 而当某一物质(如:默罕默德公园的海水)的成分(如:默罕默德公园的海水中的尿素、悬浮物或浮游生物)相对不变的条件下,其透明度是不会因光亮的变化而改变,换言之,默罕默德公园海水的透明度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是100米。
再举个例子:咱家里窗户的玻璃大多是透明的(但猫老净在家干坏事儿,玻璃是否透明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白天时可以说不论“透明度”还是“能见度”都很高。但如果在玻璃表面 上刷上黑漆(可能猫老就是这样做的)或拉上窗帘,窗户的“能见度”自然大大降低(很难从外面看到猫老在里面干什么,因为光线及视线被人为地阻隔),但这并不等于玻璃本身的“透明度”降低了。
(继续咳嗽两声) 那么,问题出在那里呢? 答:概念的混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总是这样想省事儿。 如果我们说:“今儿的能见度真好!”,我们实际上要表达的是:“刚才这一潜的水的透明度及在当时光亮条件下水下的可见度都很好!”。 当我们说:“今儿的能见度太差了!”,我们实际上可能要表达的是: 1)“由于水中悬浮物(或尿素)太丰富,水的透明度很差!”或者 2)“由于光线太暗,可见度低,什么都看不清楚!”等等
[注]上面说的“某一物质”不是物理上的定义,如“水(H2O)”,而是“某一特定条件下的东西”,如“王家园的水”,或“猫老家浴缸里的水”,或“红海的水”。
|
|
|
|
|
|
|
 |
more-or-less |
 |
2004-07-02 23:27:22 |
 |
沙姆沙伊赫 |
 |
 |
|
|
跟贴:我也清清这张破锣嗓子,为里查德叫个好吧。尽管对老师用辞不恭,但老师就是老师,不计较,倒是应该为有如此好的学生鼓鼓掌,呱唧呱唧。。。。
|
|
|
|
|
|
|
 |
richard |
 |
2004-07-03 07:48:34 |
 |
蓝色星球 |
 |
 |
|
|
跟贴:猫老这一板儿砖来了个软着陆,实在是不敢当、不敢当。非常感谢您给了咱一个表现的机会! 不过我觉得把红海比喻为“红墨水”更恰当些吧?
|
|
|
|
|
|
共1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