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共3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
|
|
|
|
 |
richard |
 |
2004-12-06 19:20:10 |
 |
蓝色星球 |
 |
 |
|
|
主题:海南蜈支洲潜水报告
内容: 正在制作之中,近日推出,敬请关注。 (先打个广告)
|
|
|
|
|
|
|
 |
richard |
 |
2004-12-08 13:40:15 |
 |
蓝色星球 |
 |
 |
|
|
跟贴:先打一预防针:
上周末本人有机会去三亚蜈支洲潜了一次水,并如实记录下来一些心得和感受,供潜友们参考。 鉴于前些日子本论坛轻松、自由的交流氛围受到挑战,为了不再引起任何无意义的指责,在文章发表前特此声明如下: 1)本文采用了严肃的写作方式,文中所提及的人物、事件均以事实为依据,有据可查。 2)本人只是就事论事,只对这一次特定的活动进行描述和议论,不涉及其他时间、其他地点、其他潜水活动中的任何人和事。 3)读者由本文得出的结论、见解、评价、感受等均与本人的立场、观点无关。
|
|
|
|
|
|
|
 |
more-or-less |
 |
2004-12-08 14:07:14 |
 |
沙姆沙伊赫 |
 |
 |
|
|
跟贴:广告之后: 我就在窃想:里先生什么时候去了海南?是老皇历? 预防针之后: 再次窃想:等过两天读份新出炉的报告一定会感觉有滋有味!
|
|
|
|
|
|
|
 |
andy |
 |
2004-12-08 14:52:19 |
 |
Andy |
 |
France |
|
|
|
|
|
|
|
|
|
跟贴:热切关注中,上周本来也想去蜈之洲的,看天不算好,一犯懒就放弃了,又有什么奇遇吗?
|
|
|
|
|
|
|
 |
richard |
 |
2004-12-08 16:49:52 |
 |
蓝色星球 |
 |
 |
|
|
跟贴:海南/蜈支洲潜水报告 2004年12月4日星期六
(1)身未动、心已远 上周末,承蒙旅游卫视的盛情邀请,到三亚观赏了“2004世界小姐”总决赛,除了与各国美女亲切接触一下的机会实在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之外,实地考察一下三亚的潜水现状才是我的真正目的(免得再被人说成“没有发言权”)。有关与“世界小姐”佳丽们的艳遇,恕我不在这里赘述了,网上有很多照片,有兴趣的话请自行浏览。
(2)美女与三亚 “世姐”们已经不是头一次光临三亚了,2003年“世姐” 大赛便已经在此举办。美女们的到来的确给三亚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道路加宽了、铺平了,路两旁的绿化带树影婆娑、鲜花盎然,路上跑的净是擦得锃亮的豪华旅游大巴或高级轿车。沿着滨海大道,椰树林中不时地闪出一幢幢精美的别墅,不知别墅的新主人们是否知道他们住的是当年的滥尾楼。接近市区,便能看到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层公寓,据说两、三年前每平米只有2000 ~ 3000元的房价现在已经暴涨到6000 ~ 7000元。为了给美女们一个展示魅力的舞台,三亚市政府还特意修建了“美丽之冠”,一座全封闭钢索膜结构单体建筑,可容纳四千多名观众。
(3)通往蜈支洲之路 虽然已经来三亚潜过N次水(最近一次是今年3月),但从来还没去过蜈支洲岛,加上网上很多潜水界人士对蜈支洲的潜水评价很高(公认是三亚最好的潜点),所以此次动身之前便已将目标锁定为蜈支洲岛。可是下榻的“椰林滩大酒店”位于三亚湾(三亚市的西面),往东还有大东海、亚龙湾等,再往东(东北?)才是蜈支洲岛,所以路程较远,单程就需要40~50分钟。为了避免路上寂寞,我使出浑身解数,终于邀请到某大媒体的一位MM记者同行(*_^)。
 (同行的MM记者,Sorry,不能给大家看正面,属个人隐私) 从酒店前台方面了解到:如果打出租车过去的话,一定要让出租车在码头等候,否则很有可能找不到回来的车。(起初不大相信:堂堂的蜈支洲,连个出租车都没有吗?) 在酒店门口让服务员叫辆出租车,约5分钟之后,来了一辆白色捷达,没有任何TAXI的标志。车门一开,下来一位虎背熊腰的汉子,冲着我一笑: “大哥,是去蜈支洲?” 一听便是东北老乡,再看看人,样子挺厚道的,便问道: “什么价?” “按来回不超过四个小时算的话,一百五,在码头等您,您知道回来打不到车吧?” “知道。可一百五有点儿贵了,一百?”同行的MM果然见多识广,抢先拦腰便是一刀。 那汉子似乎早已料到我们会这样砍价,想都没想,便说: “行,上车吧!”北方人就是痛快。 一上路,开车的汉子便山南海北地开始热情地介绍起来:从三亚的经济发展到“世姐” 大赛、从美食海鲜到洗脚按摩。慢慢地才知道,这位老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哈尔滨来海南淘金,开始是给别人打工开出租,现在已经在三亚有房、有车,平时在各大酒店趴活儿,收入相当不错,而且完全已经把自己当成是三亚人了。 边聊天儿边赶路真是一点儿不觉得闷(何况身边儿还坐个美女)。翻过几了道山梁后,车子突然向左拐进一条未铺装柏油的土路,因路面凹凸不平而产生的颠簸倒是无所谓,只是走在前面的车不时扬起浓浓的灰尘,不禁使我想起了北方的沙尘暴。又走了十来分钟,终于抵达码头的停车场。可能是一路上聊的投机的缘故,开车的汉子停好车后说: “大哥,我也跟你们一起上岛吧,岛上我全熟,给你们当个义务导游,不收费的。” 我是来潜水的,对岛上的事儿没什么太大兴趣。可身边的美女却乐坏了,一个劲儿地点头。 往码头方向走了没多远,开车的汉子指着左边一间房子说: “大哥,您得先买船票。光买您二位的就行了,我不用票,他们都认得我。” 也是,哪有乘船不买票的。于是,一人103元(船票100元,另外3元忘记是啥名目了)。 买完票,沿着一条两旁满是纪念品摊儿的街道(大多数摊儿上都有贝壳、海螺之类的东西出售)来到了码头,等了不到十分钟左右便听到有人吆喝: “登船啦!” 这条船叫“天景号”,长约20来米。一上船,游客们便争先恐后地蜂拥进客舱,可能都是想占个好位子吧?我拉住MM记者,想在后甲板找了个地方坐下,可甲板上堆满了东西——米袋子、菜筐子、装着豆腐的木笼屉,还有一堆装得鼓鼓的黑色垃圾袋,外面趴着好些苍蝇,我好奇地撩开一个袋子看了看,伴随着一群苍蝇的起飞,是一股扑鼻而来的异味:原来里面装的是生肉(看样子象是猪肉)。只听MM记者“啊!”的一声尖叫就再也见不到她踪影了(可能是躲到舱里去了)。我正在犹豫,船已开始缓缓驶离码头,吹来的一阵海风才让刚才令人不快的味道散去。于是,我决定还是留在甲板上,因为这么好的天气,坐在客舱里实在太可惜了。
(4)登岛见闻 “天景号”在海上全速航行了十几分钟便把我们带到了蜈支洲岛的主码头。 登上码头,放眼望去:碧蓝的大海,洁白的沙滩,远处海面上飞驰的摩托艇以及拖在半空中那五颜六色的降落伞……,要不是突然耳朵边响起的一阵四川话,还真有些置身夏威夷的错觉。 过了栈桥,沿着石板路前行没多远,便到了我暂时跟MM记者分手的时候。这美女肯定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因为她铁了心要上山拜妈祖庙。于是我向那开车的汉子手里塞了50元,千叮咛、万嘱咐地求他照看好MM记者,汉子似乎也感觉到了在美女面前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的信任是如此神圣,便拍着胸脯说: “大哥,您就放心吧!” 目送着美女一蹦一跳地随那汉子消失在上山小路的尽头,我长舒了一口气:终于该干正事儿了。于是向左一转,来到一座白色建筑物跟前,据说是在这里办潜水的手续。 只见门口站着两男一女三个老外(看长相是欧洲人)在那里笑得前仰后合,一边笑还一边不住抬头望上看,而且每抬头看一次就笑得更欢,周围的游客们都被这三人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顺着他们的眼光抬头看去,见门口墙壁上方有几个金色的大字“水上娱乐中心”,这有什么好笑的?莫名其妙。 可是再一细看,下面还有一行字母: “NARINE ENTERTAINING CENTER” 深,能想出这样的方法来娱乐老外!

(5)680 + 10 进了“水上娱乐中心”大厅,首先看到的是左手边卖纪念品摊位,卖的依然还是贝壳、海螺之类的东西(也是,除了这些玩意儿还能卖什么呢?)再往前看,大厅里面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想起了改革开放初期抢购进口彩电的那一幕。实在找不着队尾在哪里,只好跟着大伙儿一起挤,好不容易挤到柜台前,一位面带倦意的女服务员用眼角斜了我一下,一边低头整理散乱在柜台上的单据,一边问道: “想玩儿什么?” “我……,我想……玩儿……潜水。”不知为何觉得有点儿心虚。 “玩儿哪种?” “玩儿……要潜水证的那种。” 她突然抬起头来,上下打量了我一番: “你是专业的?” “我不是专……” 还没容我解释完,她抬手往旁边一指: “专业的在那边办。” 我估计再问什么她也不会理我了,只好从原路又挤出来,来到最左边的柜台。我快速总结了一下刚才的教训:应该用人家能听得懂的语言来沟通。于是便试探着向坐在柜台后的一位女服务员问道: “对不起,专业的是在这儿办……?”话还没说完, “六百八。拿证来,几星的?” “六……?”我差点儿一屁股跌坐在地下。“抢钱呢?” 不过话只到了嘴边儿,没敢说出来(怕挨打)。 “我没星,是趴地开放水域的证。”一边说一边把PADI的证件递过去。这次来海南没敢带别的证,怕动作做错了被专业人士笑话,给咱北京潜水人丢脸。 女服务员接过证件翻来覆去看了几遍之后,又交给坐在她身后的一位主管模样的男生,男生也仔细端详了一番,似乎确认不是伪造证件后,深沉地点了点头。于是女服务员开始麻利儿地填单子。我抱着侥幸的心理,战战兢兢地问道: “对……对不起,小姐。怎么……这么贵呀?我就潜一瓶气,能给打点儿……折吗?” 那姑娘抬起头,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彬彬有礼地答道: “先生,我们这里都是明码标价,在您左面的墙上有各种游乐项目的价格表。我们领导说了,一律不能打折。您是专业潜水,价格六百八,带教练的。” “教练?No、no、no,我会潜水,不用教练的,有个导潜带我下去就行了。” “教练就是导潜呀!”她眨着一双天真无邪、又黑又大的眼睛,不解地看着我说。 “先生,我们还有精品潜水,要不您试试?” “那精品潜水多少钱呀?”我感到了一丝希望。 “八百八!” “八……?”只觉得眼前一黑,脑子里一片空白。 缓了半天才想起一个问题: “六百八能看到蜈支洲最好的东西吗?” “这个……,您下去看看就知道了。”姑娘的回答简直可以跟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章启月的外交辞令媲美。
 没办法,能省还是省二百块钱吧。这次来海南是轻装旅行,只带了面镜和呼吸调节器,没带BC、潜服和脚蹼,所以算上租用这些装备的费用,六百八就六百八吧,反正是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另外,只要能感受一下久别的大海(“十一”从马尔代夫回来后就再没见过海),我认了,交钱吧。 “先生,您还得租一个保险箱,十元一个。”女服务员依然笑容灿烂。 她看着我肩上的背包,似乎已经胸有成竹地猜出了里面肯定装有贵重物品。见我并没有否认,便熟练地从找回的零钱中抽出了一张十元的钞票,放回柜台里一个装满了十元钞票的小抽屉里。嗨,六百八都交了,谁还会在乎这区区十块钱呢?还没等我收起找回的零钱,那笑容灿烂的姑娘又指着柜台上放着的一个告示牌模样的东西说: “先生,请您看一下我们的规定。” 我一看,牌子上写着三、四行字,别的没记太清楚,只记得其中一条是: “不许在水下用自带相机拍照!” 当时只觉得脑子里“轰”的一声,隐约觉得眼前那姑娘的灿烂笑容后面浮现出了一付白骨精的面孔。我千里迢迢把水下摄影器材背来……。 勉强撑着在单子上签完字,我领到了三个带松紧带的小金属牌子,一个是保险柜钥匙,一个是冲淡用的牌儿,还有一个上面写着“专业”二字的牌儿。 这时走过来一位小伙子,同样彬彬有礼地带我到旁边领取了潜水服和脚蹼、换好衣服、存好贵重物品(水下摄影器材),然后引着我朝主码头走去。他解释说,要从主码头坐摩托艇出海。 刚过栈桥,小伙子突然停下,指着我对站在栏杆旁边的两位中年男子毕恭毕敬地说: “这位客人是专业潜水,我现在送他过去。” 其中一位身穿咖啡色短袖上衣的中年男子不耐烦似地挥挥手: “去吧、去吧。” 甭问,我已经猜出这二位一定是岛上级别不低的领导了。我格外讨好地微笑着冲他们使劲儿点头。(也许他们会喜欢上我?也许他们一高兴能给我免单?) 正想着,码头上忽然传来一阵争吵声,外文中还夹杂着生硬的中文。原来是刚才站在“水上娱乐中心”门口傻笑的那三个老外,他们正比比划划地与两名保安模样的人争论着什么。凑过去一听,原来是保安不让他们上船,因为老外们没有将潜服的拉链拉好。当时差不多是中午时分,烈日当头、气温很高、租用的潜水服都是3mm长袖,从“水上娱乐中心”一路走来,我已然出了一身大汗。可不论老外如何解释,两位保安面无表情、仿佛是在庄严地守卫着祖国神圣的大门一样伸手拦在登船口,嘴里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 “不行,这是规定!” 僵持了半天,老外终于悟出了“说也没用”的哲理,只好乖乖地将各自潜水服的拉链拉好,一边无奈地摇着头登船,一边嘴里嘟嘟囔囊,我只听清楚了一个“F”打头的英文词。
 (主码头上威严的保安人员,是不是象电影"i Robot"里面被复制出来的机器人?)
(6)梦中的蜈支洲潜水 登上摩托艇,开了不到三分钟,来到了停泊在蜈支洲岛西侧(西北?)、距岸大约100多米处的一条大船跟前,这就是我们的潜水平台。
 (照片右边远景处是潜水平台,左边近景处为“岸潜”入水平台)
送我过来的小伙子领着我登上大船,然后便高声宣布: “专业的!” 原本半躺在太阳椅上几个身穿潜水服的人,一下都坐了起来,把我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几个人互相挤挤眼睛、点着头拉长了声音说: “专...业...的!” “专......业......的!” 这话怎么听都觉得有点儿别扭。我赶紧脸上堆笑,冲他们点点头说: “哪里、哪里,业余的、业余的。”主要是为了缓解一下气氛。 我也顺便打量了一下这几位:看上去都很年轻,虽然略显瘦小却很结实,肤色黝黑,有一位还把头发染成了棕褐色(也可能是被太阳晒退了色?)我猜他们一定就是传说中的“教练”了。果然,其中一位个子高一些的小伙子来到我面前,先摘下我套在手腕上的那个写着“专业”二字的金属牌儿、接过我手中自带的呼吸器,然后指着甲板上堆放着的BC对我说: “先生,您挑一个试试合适不。” 我按照他的吩咐,挑了一件BC。只见小伙子开始熟练地为我安装呼吸调节器。我赶紧趁这功夫套套近乎: “对不起,您怎么称呼?” “哦,我姓Y(作者注:为了保护个人隐私。请按英文字母发音),您就叫我小Y好了。” 小伙子说话时那憨厚的表情让我感到非常放心。 “好,小Y,能带我看看你们这儿水下最好看的地方吗。” “没问题,这里就是蜈支洲岛最好的潜点。” “你在这里干了多久了?” “差不多半年吧?之前我在西岛干了好几年。大东海、小东海这些地方我都干过。我就是三亚长大的。”话音里透出一种自豪感。 装备检查完毕,我拿起一条有4块铅的配重腰带掂了掂,觉得有些重,便问小Y: “你们这儿的铅块儿是1公斤的还是1.5公斤的?” 小Y迟疑了一下: “这……,这些都不准,您看差不多就行。” “气瓶的气压呢?” “一百五。” 穿戴好装备,我查看了一下气压表,果然指针是在150附近的位置。正要顺扶梯下水,小Y突然拦住我说道: “先生,我们这里一般体验潜水的水下时间是二、三十分钟,您是专业潜水,在水下可以多呆会儿,但别超过40分钟。” 我机械地做了个OK手势,表示明白。 “还有,您的手表是防水的吗?” “是啊。这是潜水电脑。” “噢,我是担心您的手表不防水,以前有客人出现过这样的事儿。好,下水吧。” 海水完全不象我想象的那么凉,虽然透明度不好,但我试了一下还是能看清两、三米开外的小Y。 “小Y,你在前面,我跟着你。”反正手里也没相机,唯一能做的恐怕就是跟着导潜看景儿了。 小Y点点头,排干净BC里面的空气便往下沉。我也赶忙叼好呼吸器、排气、潜入水中。 才下到两米深左右,忽见小Y一个鹞子翻身,头下、脚上地迅速向下扎猛子,很快就要消失在我的视线之外。 “慢……。”不是他听不见,是我喊不出来。 我赶忙拉出排气管,把BC里的空气排得一干二净。于是,下潜的速度开始加快,可手腕上那讨厌的潜水电脑却“嘀、嘀、嘀”地响个没完。再往下,周围渐渐变暗,我现在只能靠小Y呼出的气泡来辨别他所在的方位。看看深度计,已经过了12米。再往下没多远,周围突然变暗,我估计是快到底了,但眼前什么东西也看不到,只好伸出一只手向下摸索。终于,我看到了正在一米开外处等我的小Y的模糊身影,我靠了过去。他一手抓在一块礁石上,见我过来,便伸出另一只手来抓我的左手腕,我不明白他想干什么,便顺从地把手递了过去,他抓过我的手腕,凑到眼前,盯着潜水电脑看了半天才放手。我抽回手,顺便也看了一眼深度:16米。 环视四周,一片寂静的昏暗世界,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其实我也就能看到周围半径不到两米左右的范围内的世界)。小Y向我平摊开双手,似乎在征求我的意见: “怎么办?” 我回了个手语,意思是: “能见度大大地不好地干活!” 小Y耸了耸肩,好像是在说: “这玩意儿,我有什么办法?” 是啊,这跟小Y有什么关系?无奈,我只好示意他先朝一个方向游,我会紧随其后。小Y会意,开始朝我示意的方向游去,并不时地转回头来看看,可能是担心我跟不上。每次看到他回头,我都做个OK的手势,让他放心。 就这样摸索着游游停停、停停游游,除了海底坚硬的礁石以外,周围还是看不出有任何生命的迹象。小Y依然不时地停下来抓我的左手腕。 估摸着已经过去了十来分钟,难道就这样无聊地潜下去吗?我终于耐不住寂寞,向小Y做了个“上浮”的手势。估计小Y早已经等的不耐烦了,见我手势后立刻调整浮力,开始上升。我也随着一起往上走。快到五米处时,我停止了上升,开始三分钟减压停留。环视周围,终于看到几条巴掌大小的鱼在身边游来游去,却唯独不见了小Y,难道是我跟丢了?无意中抬头一看,朦胧之中小Y的脚蹼在我的正上方挥动着,从距离上判断他马上就要出水了。 “喂,你怎么不减压就上来,找死啊?”我出水后劈头便问。 “嘿嘿嘿,我一着急就先上来啦,没事儿。” 小Y那被晒得黝黑的脸上透着一种天天与大海打交道的人所特有的纯朴,这种纯朴我在埃及红海时见过,在泰国普吉岛时见过,在马来西亚诗巴丹时见过,在马尔代夫时也见过。 可是,纯朴归纯朴,别忘了您可是“教练”啊!如果“学生”也跟着您一起不减压就上来……。 我实在不敢再往下想。 “怎么能见度这么差?”我换了个话题。 “噢,上个星期刮台风了,所以水浑。” “可这下面也没什么东西可看啊,都说蜈支洲的潜点……。” 还没等我说完,小Y立刻不服气地反驳道: “这边儿太深,没什么可看的。珊瑚都在那边呢!”边说边用手往岛那边的方向指了指。 “你……,你怎么不早说啊!”这回我可真有点儿上火了。花了六百八,不,是六百九,我上这儿干嘛来了??? “我……,你们……,你们专业潜水的不是都想往深处潜吗?所以我带您到深的地方看看。要不……,咱们现在就去那边吧!”小Y见我急了,怯怯地说。 我查看了一下气压:不到120,还能再潜一趟。于是两人一起朝岛的方向游去。游到离岸边不到50米的地方,已经能很清楚地看到海浪拍击在岩石上撞出的水花儿,小Y示意已经到地方了。 我意识到这位憨厚的“教练”已经不会带给我什么太大的惊喜了,便环视了一下水面的情况,大概测算了一下我们与海岛及远处潜水平台之间的方位。做到心中有数后,便转头对小Y说: “下吧,这回你跟着我。” 小Y顺从地点点头。我们再次潜入海中,我在先,小Y紧随在后。由于这里离岸较近,海浪撞击岸边礁石后弹回,在水下形成一股力量巨大的拉锯式的海流。海水依旧是浑浊的,老实说,我还真是头一次在这样低能见度的条件下潜水,以前只是从传说中听到过北京王家园水库的“墨水”。下到七、八米深左右,我凭直觉突然感到前面下方似乎有什么东西,于是立刻往BC里打了点儿气,调整好浮力,慢慢凑近仔细一看,差点儿激动叫出声来。 珊瑚!珊瑚!就是那传说中的珊瑚! 我赶忙转身示意小Y慢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地缓缓向前移动。在我身下所经之处,一簇簇保存完好的硬珊瑚、软珊瑚生意盎然地尽现眼前。在珊瑚从中不时地还闪现出海胆、海星、甚至还有小鱼,虽然不多,但也足够让我兴奋不已的了。有一条十几公分长的小丑鱼竟然一直跟在我的左右,游了好远还不肯离去。可惜呀,我亲爱的相机……! 继续前行,除了珊瑚还是珊瑚,我发现这里的珊瑚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的很密,一簇连着一簇。小Y在我旁边不时地拽我的胳膊,不是给我看他从海底捡起的东西,就是指给我看那些我已经看到了的鱼儿,看来他还是把我当成游客。每次我都不得不“OK”一下,表示欣赏。 不知不觉已经在水下呆了三十多分钟,我示意小Y查看一下气压,他做了个60的手势,我自己的气压计指针也徘徊在50和60之间,该上去了。 为了避免刚才那一幕重演,我先向小Y做了个上浮的手势,然后告诉他:必须在五米的地方做三分钟减压停留。虽然这次的下潜深度没超过十米,但毕竟在水下停留了三十多分钟,还是小心为上。 一出水面,小Y第一句话便是: “怎么样,先生?” 脸上写满了“得意”二字。 “不错!不错!” “就是您运气不好,赶上能见度差的时候了。好的时候,从水面一眼能看见海底的珊瑚呢,还有鱼……!” 小Y越说得欢,我就越觉得郁闷。哎,老天爷怎么就这么不开眼呢? 回到岸上,一切收拾停当,与玩儿得兴致勃勃的MM记者汇合后,我们踏上了归程。 望着渐渐远去的蜈支洲岛,还有上面熙熙攘攘的游客,我心里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我刚才是潜水了吗?

参考: 潜水日期:2004年12月4日星期六 潜水地点:中国海南省 三亚 蜈支洲岛西侧(西北?) 水下停留时间:10+38分钟 气瓶: 一支 水温: 26度 能见度: 2~4米 潜水项目: 专业潜水(按岛上娱乐项目的分类) 费用: 680元 + 10元 地图:

|
|
|
|
|
|
|
|
跟贴:好长呀,不过写的非常真实,有几点说明,海南的出租,如果你是去蜈之洲包车本身就便宜,因为有高回扣,下次去讨价还价可以更狠一点.别客气. 这两年我用过各种方式去蜈之洲潜过四次水,第一次是在100T买的套餐,920,2人2次船潜,包船费和专车解送,(三亚区域均可),船潜就是报价580的那种. 后来2次是从酒店拿的底价(四年做的项目都是酒店,现在同蜈之洲都有送游客的协议,580的船潜价格是200,880的精品潜底价是半折,估计是后者没生意也没特别做)我一般选580的船潜,那时侯还没专业和推进器推出,虽然他们介绍马上就有了,现在看幸好没有,没区别呀,船费底价忘记了,不超过50 ,这个底价也许比旅行社底价高但我也只能知足了,毕竟天气好的时候能见度和下面的东西在国内算好的.不过里察花冤枉钱也别难过我省了2个小钱结果上来的时候摘面镜把钻石耳环挂掉一个,呜呜损失惨重.我上次也遇到不许照相和穿自己的潜服.很别扭. 其实水下环境分界洲也差不多,在国内算还可以.水下东西还不错,但能见度不好.
|
|
|
|
|
|
|
 |
more-or-less |
 |
2004-12-09 10:15:15 |
 |
沙姆沙伊赫 |
 |
 |
|
|
跟贴:如此翔实的报告,很高的参考价值,少见。 尽管以前没去海南潜过,但经过里查德的报告,与自己亲去蜈支洲潜了一回无大差异,且分文未取,省了时、省了力、省了钱。谢谢!
|
|
|
|
|
|
|
 |
andy |
 |
2004-12-09 12:06:15 |
 |
Andy |
 |
France |
|
|
跟贴:同意偻上的说法。 我个人还建议: - 去三亚潜水的“专业”人士应该杯葛那些不容自带潜服,潜水设备和水下相机的潜水店。 - 潜水人应该向CUA或相关政府部门投诉这类不合理的经营手法。 - 潜水店应该把租用潜水设备的费用从现有的潜水价格上分开。
|
|
|
|
|
|
|
 |
aquaboy |
 |
2004-12-09 13:50:40 |
|
|
跟贴:三亚这种地方,潜水者自己直接去肯定是要被结结实实剌上一刀的。以后在去,还是事先找好朋友打折为妙,否则谁还敢去呀。不允许带自己的水下照相机,应该算是霸王条款。
|
|
|
|
|
|
|
 |
more-or-less |
 |
2004-12-09 14:04:25 |
 |
沙姆沙伊赫 |
 |
 |
|
|
跟贴:怎么能说是“霸王”条款呢,分明是“王八”条款嘛!
|
|
|
|
|
|
共3 页 第1页 (10条跟贴/页)
|
|
|